大皖新聞訊 對于很多人來說,冬季最舒服的莫過于洗個暖暖的熱水澡,不過要當心的是,熱水器也可能成為隱形的浴室“殺手”。12月23日凌晨,合肥的一對母女在家中用燃氣熱水器洗澡時導致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被送醫救治,醫院高壓氧醫學中心緊急開艙,經過連夜治療,目前兩人情況有所好轉。
使用燃氣熱水器洗澡
門窗封閉致一氧化碳中毒
據了解,12月22日晚上11點左右,合肥室外溫度低至零下6°C。24歲的歐女士在門窗密閉住所內打開燃氣熱水器洗澡,期間反復打火多次才點燃,其在洗澡過程中即出現頭暈、頭痛、乏力癥狀,因自覺與洗澡時間過長有關,未引起重視。
隨后,歐女士母親繼續到衛生間洗浴,同樣出現頭暈、頭痛、乏力癥狀,還伴有惡心、嘔吐,肢體不自主抖動,意識模糊、反應遲鈍的癥狀。歐女士緊急撥打120,母女二人隨后被送往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本部急診救治。
據該院高壓氧醫學中心主任朱毅介紹:“該母女有一氧化碳中毒的明確誘因,出現典型癥狀,結合急診碳氧血紅蛋白(COHb)分別為31.2%和28.2%,診斷中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隨即,急救中心緊急聯系高壓氧醫學中心專家會診,連夜為患者完成了急診開艙治療。
“小葉醫探”了解到,兩位患者出艙后精神狀態和對外界反應明顯改善,復查碳氧血紅蛋白分別降至3.8%和2.4%,病情明顯好轉,目前轉到高壓氧科病房繼續治療。
冬季一氧化碳中毒高發
室內需注意保持良好通風
朱毅介紹,一氧化碳是含碳燃料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中間產物,燃燒需要氧氣,當通風不良時,空氣中的氧氣濃度降低,會導致燃料燃燒不完全,從而增加一氧化碳的生成。因此,在寒冷冬季,廣大市民需避免在密閉空間及睡覺時間燒炭取暖,并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謹防中毒。
“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結合力比氧氣強200多倍,能迅速取代氧氣。當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濃度過高時,血液攜氧能力顯著下降,導致大腦、心臟、肝臟等重要器官氧供不足,患者會出現頭痛、頭暈、乏力、惡心等一系列臨床癥狀,嚴重時可致命。”專家提醒,一旦發現中毒現象,要盡快開窗通風,脫離有毒的環境,對于中重度中毒及昏迷的重癥患者,要及時送往有高壓氧艙的醫院接受高壓氧治療。
此外,一氧化碳中毒搶救后患者可能出現“清醒”的假愈期,假愈期多為2~60天,10~60%未經系統治療的患者會發生“一氧化碳中毒遲發性腦病”,留下癡呆、精神異常、行走困難、大小便失、吞咽困難或臥床不起等后遺癥。
“后續我們還將通過相關檢查判斷患者中毒后顱腦損傷程度,避免出現遲發性腦病。”朱毅強調,遲發性腦病一旦發生,往往不可逆轉,因此,一氧化碳中毒者一定要接受高壓氧治療,并按療程規范治療。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見習記者 張婉馨 通訊員 費秦茹
編輯 崔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