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善心不分大小,只要堅持做就是善行,我們夫妻二人會一如既往地為公益事業奉獻,直到干不動為止?!?2月5日,又是一年國際志愿者日,在合肥瑤海區,81歲的張西和與76歲的老伴夏傳蓉已經堅持做公益數十年,大到救人性命,小到日常慰問送溫暖,夫妻倆熱心不減,耄耋之年仍在積極為愛奔走,傳遞正能量。
張西和與老伴夏傳蓉
曾多次救人性命,
老夫妻退而不休熱心公益
12月5日,在瑤海區一個老小區內,大皖新聞記者見到了張西和夫婦,雖然年事已高,但老兩口精神矍鑠,說起一路走來為公益事業付出的點滴,二人更是思維清晰,娓娓道來。
張西和介紹,他與公益事業、志愿服務結緣還得追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當時他參軍入伍,在部隊深入了解了雷鋒事跡和雷鋒精神,感動之余,他身體力行,學習雷鋒精神,助人為樂。退役后,他來到合肥一家工廠,任保衛科長,雖然身份變化,但志愿服務的初心不改,多次主動請纓,參與抗洪搶險、捐款捐物等活動,還曾救人性命。
張西和清楚地記得,那是1999年11月25日晚,在合肥街頭,一名高三女生遭遇嚴重車禍,情況危急,就在圍觀群眾以為女孩已經不行時,在附近的張西和看到這一幕主動上前,發現女孩心臟仍在輕微跳動,身體還有溫度后,他趕緊叫來兒子,父子二人一起叫車將女孩送醫搶救,因送醫及時,女孩最終保住了性命。為此,家屬給張西和送來了錦旗,上寫八個大字“時代雷鋒,情灑人間”。事后,張西和了解到,該女生的父親因病去世,家中還有奶奶,全家依靠母親賣菜為生,正在讀高三的這名女生是一家人的希望,“當時送到醫院,醫生都說要是再晚一會,估計人就沒了,好在快馬加鞭送到了醫院?!倍@樣救人性命的義舉,張西和還有多次。
家屬送來錦旗感謝張西和的救命之恩
2003年,張西和退休,但他退而不休,和老伴夏傳蓉繼續發揮余熱,開展志愿服務。夏傳蓉告訴記者,在屬地街道、社區的支持下,她還組建了藝術團,前往養老院等地,為老人們義務演出。夫妻倆還加入相關的公益組織,慰問困難群眾、捐款獻愛心、幫助菜農銷售滯銷蔬菜、在小區義務勞動……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這對銀發志愿者的身影。
張西和家庭獲評“最美家庭”
播撒愛傳遞愛,
“大家”和諧更利于“小家”和睦
在張西和夫婦看來,投身公益活動,做好志愿服務,本質是在播撒愛、傳遞愛,營造和諧、文明的良好社會風氣,有利于“大家”的和諧,更有利于“小家”的和睦。
“做公益會讓人的心態變得更樂觀開朗,用豁達的態度處事?!睆埼骱徒榻B,正是常懷仁愛之心,他與老伴結婚將近60年,從沒紅過臉,二人互相理解包容,在做公益這件事上更是志同道合。
令夏傳蓉感到欣慰的是,在夫妻倆的帶動下,他們的子女也接過“接力棒”熱心公益,甚至上大學的小孫子只要有時間,就會穿上紅馬甲,跟他們一起從事志愿服務,一家三代人,上行下效,為愛奔走。
這種愛除了溫暖了有需要的人,也讓這個大家庭變得暖意洋洋。夏傳蓉介紹,她和老伴育有兩兒一女,如今均成家立業,家庭幸福,其樂融融,并不斷向外傳遞這份愛與溫暖。
大皖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二老家的客廳里,“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示范戶”“2023年度合肥市‘最美家庭’”等榮譽牌醒目亮眼,與一旁笑容滿面的全家福照片一同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夫妻二人在小區內開展志愿服務
將繼續發光發熱,
讓點滴善行匯成暖流
在為公益事業奉獻的過程中,張西和夫婦欣喜地看到,愛心在不斷傳遞,吸引了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不管是藝術團還是日常公益活動隊伍,都在發展壯大,甚至年輕人的身影越來越常見,不少大學生也利用課余時間前來盡一份力,為這個團隊注入了年輕的血液。
夏傳蓉感慨,這讓她深切地感受到志愿者隊伍日益龐大,“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也在遍地扎根開花,大家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互幫互助,扶危濟困,令人感動。
光陰如梭,一晃張西和與夏傳蓉在公益之路上已行走了幾十載,二人也已到暮年,但說起志愿服務,夫妻倆壯心不已,“接下來還會繼續干,直到干不動為止!”夫妻倆表示,勿以善小而不為,只要始終在堅持,一點一滴的善心善行也能匯成溫暖人間的暖流。
大皖新聞記者 韓喻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