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1月20日起,《大唐盛世 法門珍寶——唐代文物精品特展》將亮相安徽博物院蜀山館。132件唐代文物精品,帶您感受大唐盛世的天地萬象。
兩件文物成大熱游戲原型
1987年法門寺地宮轟然洞開,埋藏千年的曠世珍寶重現(xiàn)人間,盛世大唐的氣息撲面而來。
本次特展精心搜集了來自全國各地9家文博單位共132件(組)唐代文物精品,包括富麗堂皇的金銀器、千峰翠色的秘色瓷、奇異多彩的琉璃器、栩栩如生的彩繪陶等各類珍寶,盡顯大唐社會的風采神韻,每一件文物都是藝術的瑰寶,也是歷史的見證。
展覽將通過“驚世寶藏”“盛世繁華”“天地精神”三個單元展開,通過來自大唐的吉光片羽,充分展現(xiàn)唐代工匠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及大唐盛世的神韻與輝煌,帶領觀眾感受大唐盛世的天地萬象,精神百態(tài)。
在這些唐代精品中,有兩件文物因為今年國產(chǎn)游戲《黑神話:悟空》的大熱而受到更多關注。分別是鎏金如來說法盝頂銀寶函和唐鎏金銀龜盒,它們均來自陜西的法門寺博物館。
“游戲里關底BOSS寶箱原型,就是鎏金如來說法盝頂銀寶函。”法門寺博物館宣傳教育科副科長馬釗介紹說,此寶函出土于法門寺地宮后室,是盛放第一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寶函中的第五重。寶函底邊長15.5厘米,高16.2厘米。八重寶函為法門寺文物中,最為精美等級最高的一套舍利容器,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也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層數(shù)最多、工藝最精美、設計最精巧、等級最高的舍利寶函。“此次特展八重寶函來了四重,非常值得一看。”
游戲中還有一款箱子原型,是一款唐代香薰爐——唐鎏金銀龜盒。唐鎏金銀龜盒為長28.3厘米、寬15厘米、高13厘米的熏香器,以甲背為蓋,腹部燃放香料,香氣由龜?shù)目诒遣可⒁荨?/p>
精美瓷器展現(xiàn)盛唐之風
在現(xiàn)場一眾金銀器中,幾盞瓷器顯得十分婉約唯美,這便是“神秘”的秘色瓷。
大皖新聞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展柜中的五瓣葵口大內(nèi)凹底秘色瓷盤猶如一張收口的荷葉。這件文物直徑24厘米,腹深5.14厘米,高6.15厘米,于1987年法門寺唐塔地宮后室出土,通體施青灰色釉,口沿五曲,腹壁斜收,厚薄勻稱的胎體和瑩潤可人的青綠釉色,呈現(xiàn)了“無中生有,似盛有水”的效果,為唐代官造專供宮廷使用之器。
“此秘色瓷盤入藏時同用印有仕女圖的薄紙包裝,盤壁留有印痕。”馬釗介紹說,凹底外壁有支燒釘痕。此碟五瓣葵口的式樣自然和諧,素潔雅致,使人們看到了唐代造瓷工藝的極高成就。
展覽還有一件八瓣團花紋藍色琉璃盤,口徑20厘米,高3.6厘米,深2.9厘米,是一件有三重結構的藍色琉璃盤,盤底有鐵棒加工痕跡。“法門寺地宮出土20件玻璃器,大多為公元8-9世紀中東地區(qū)的伊斯蘭玻璃制品。”馬釗說,這批玻璃器皿為早期伊斯蘭與唐代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
此外,現(xiàn)場還展出了兩枚玳瑁開元通寶的錢幣。“為唐皇室為供養(yǎng)佛骨舍利而專門制作的‘寶錢’,由產(chǎn)于熱帶深海的珍稀玳瑁龜?shù)凝敋ぞ闹谱鳎瑑H十三枚,是目前考古發(fā)現(xiàn)最為珍稀的貨幣之一。”
整套茶具還原唐代飲茶之道
此次特展中,還有一套出土與法門寺地宮的精美茶具,包括鎏金飛鴻毬路紋銀籠子、鎏金飛天仙鶴紋銀茶羅子等。
“這套茶具的用法與《茶經(jīng)》所記互為印證,真實還原了唐代人的飲茶之風。”馬釗說。
唐代陸羽所作的《茶經(jīng)》里詳細記述了茶的作用、制法、煮法、飲法、茶具的規(guī)模等內(nèi)容。當時,“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
據(jù)介紹,飲茶在當時的宮廷生活中不可或缺,進貢的春茶在宮廷極具吸引力。皇帝宴饗群臣時,除切磋學問、吟詩作對之外,也共同飲茶。朝廷還設立專門生產(chǎn)皇室用茶的機構,并派遣官員監(jiān)督制作貢茶。為了確保每年宮廷“清明宴”用的新茶,官員們派人日夜兼程送茶入宮,此茶因而被稱為“急程茶”。
“唐代的宮廷會把茶制成餅茶,裝在鎏金飛鴻毬路紋銀籠子中。”馬釗介紹,銀籠子用來盛放餅茶,掛在涼爽通風處,以保持干燥。此件銀籠子其上鏨刻飛鴻紋,鏤空處均作毬路紋,底部銘文為:“桂管臣李桿進”,是當時桂管(今廣西桂林)地方進獻之物。
飲用前,先用竹夾子夾取置于炭火上烘焙。待餅茶涼后,用茶碾子碾成茶末。碾好的茶末,放進鎏金飛天仙鶴紋銀茶羅子里,進一步篩細、篩勻,置于盒中,然后煮茶。
“《茶經(jīng)》記載的‘初沸,則水合量調之以鹽味’,說明唐代人煮茶是要加鹽的。他們在水微沸時加入少許鹽調味,有時還會加入橘皮、胡椒、姜等。”馬釗說,茶具里還有銀鹽臺等等,都制作的非常精美,這些器具不僅揭開了唐代宮廷生活的一角,也讓后人更好地了解唐代茶道。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攝影報道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