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37歲的寶媽曉靜(化名)深受肥胖癥困擾,控制飲食、加強鍛煉后體重仍然高居不下,身體也不堪重負。11月18日,“小葉醫探”從安醫大二附院了解到,日前,該院消化內科成功為曉靜開展胃轉流支架減重治療技術。
值得關注的是,該手術在安徽省屬首次開展,在傳統的外科減重手術之外,為肥胖患者減重提供了新路徑。
安徽省首例內鏡下胃轉流支架置入術
女子反復減肥無效,體重未達外科減重手術指征
據了解,今年37歲的曉靜身高165cm,四年前懷孕期間出現體重異常升高,生產后體重仍持續增加,高峰體重達到80.3公斤。近年來,曉靜嘗試通過控制飲食、運動等方式減重,但成效不明顯。由此,她產生了通過醫學方法減重的意愿。
關節負重,腰骶部、踝關節不適,睡眠質量較差,腸功能紊亂,生冷食物刺激后頻繁腹瀉......為消除肥胖及多種并發癥帶來的痛苦,曉靜曾希望通過外科減重手術瘦身,然而,經醫生評估,體重尚不達到外科減重手術指征。
好在,在醫生建議下,曉靜入住安醫大二附院消化內科,經過該院消化內科、內分泌科、減重外科、麻醉科、內鏡中心等多學科協作會診,明確其符合內鏡下減重治療指征。在征得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后,該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方海明為曉靜完成了無痛胃鏡下胃轉流支架置入術,術后患者無不適癥狀,目前恢復良好。
無創減重新選擇,術后一周可恢復正常飲食
據悉,內鏡下胃轉流支架置入術是一種全新的微創減重治療技術。該項技術通過無痛胃鏡將支架固定于十二指腸球部,將不滲透套管置入十二指腸及空腸上段,以隔絕食物與部分消化液的接觸,減少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從而達到減重和控制代謝性疾病的目的。
“該項技術無需‘開刀’,不改變人體器官的生理結構,是肥胖癥以及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謝疾病治療的新選擇。”方海明介紹,內鏡下胃轉流支架置入術具有安全、無痛、無創的優勢,患者在術后一周可逐漸過渡為正常飲食,植入體內的支架一般在三個月后通過無痛胃鏡取出。
方海明指出,視治療效果和減重目標,患者亦可以重復多次接受該項技術治療。“這一技術尤其適用于通過控制飲食、運動、藥物等方式減肥效果不好,但自身體重又未達到手術減重指標的肥胖者。”
此外,專家補充,胃轉流支架置入術還可與外科減重手術相配合。重度肥胖患者先通過胃轉流支架置入術減輕部分體重,再進行手術減重的風險將會大大降低。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見習記者 張婉馨 實習生 劉園園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