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9月18日晚8時08分,合肥市肥東縣發生4.7級地震。此后半個月內,當地又接連發生3.8級和3.3級余震,附近居民有明顯震感。地震發生后,有關地震的各種消息和傳言也在短時間內刷屏人們的朋友圈。近段時間以來,在肥東縣境內,小區廣場、街邊道路和市民公園等場所搭帳篷“睡街”的現象逐漸多了起來。
9月25日,肥東縣陳大郢小區居民在廣場搭帳篷睡覺。
那么,肥東縣為何會余震不斷?居民“睡街”現象逐漸增多又是何原因造成的?肥東縣還會有更大的余震發生嗎?10月3日,安徽省地震局官方賬號引用并發表了中國科協地球物理信息科學首席傳播專家陳會忠對上述問題的看法。
談到余震不斷,陳會忠說,任何大一點的地震發生后都會有余震,當然也會有孤立型的地震,只有一到兩個地震就結束了。他表示,合肥市肥東縣這次地震便是有余震型的地震,其特點之一是震級一定比主震要小,小1-2級左右;其二是余震的次數隨時間推移越來越小,余量能量越來越小且逐步衰減;再者,有研究表明,主震后前兩天到一周內大的余震發生的概率高,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大的余震概率就減少(當然有些大地震還會有遠期的余震)。
“就拿這次肥東縣的地震來說,就目前的情況來說,不會再發生更大的余震了?!标悤以谖恼轮姓f,大多數的群眾對地震都有基本的認識,比如3級左右地震都是小地震,很多人甚至都感受不到,它不會造成什么破壞,這種級別的地震如果發生在四川、云南、新疆或臺灣地震活躍區,根本不算回事。
那么3級左右的地震發生在合肥肥東縣,為什么就導致了不少居民有家不敢回寧愿睡大街呢?
陳會忠認為,關于這一現象,除了安徽的民眾很少經歷4級多小、中等地震,不了解地震主震過后余震特點外;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在于“謠言”的傳播。
“問題就在于謠言!9月18日4.7級主震后,立即謠言滿天飛,在別處發生過的所有地震謠言幾乎都在合肥出現,比如還會有大于6級以上的地震發生;李四光預報了安徽要發生大地震;又現地震云等?!标悤艺f,歸根到底是謠言引起公眾擔心發生大地震而恐慌。他表示天氣漸涼,蚊蟲又多,建議大家盡快回歸正常生活,不要再“睡街”了。
大皖新聞記者 殷志強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