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作為城市記憶的保存者和記錄者,城市記憶館收藏著城市文化的靈魂。不同時期的時光剪影和生活場景、老建筑、老店鋪、老物件等等,共同組成了一座城市的歷史變遷。合肥城市記憶館位于合肥市廬陽區淮河路256號,利用原合肥市政府辦公樓建館,是合肥城市更新示范項目,將于今年10月1日正式開館。展館聚焦1949年—2022年合肥經濟社會發展,設置合肥不錯、工業璀璨、街市熙攘、文化興盛、科教興市、城建蝶變六個主題板塊。
9月22日,大皖新聞記者提前探館,這里共計58個展項,引入數字化展陳技術,將合肥的今夕過往徐徐鋪陳開來,并為觀眾提供沉浸式互動體驗。
保留老市政府辦公樓原貌 內部空間重構、優化
合肥城市記憶館位于合肥市廬陽區淮河路256號,利用原合肥市政府辦公樓建館。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該建筑始建于1957年,2018年錄入《合肥市區第一批歷史建筑名錄》。合肥城市記憶館是合肥城市更新示范項目。在改造過程中,保留了建筑外立面歷史原貌,內部則空間重構、優化布局,滿足展館功能需求。
合肥城市記憶館利用原合肥市政府辦公樓建館
9月22日,在這棟辦公樓入口附近的墻壁上有一塊醒目的“歷史建筑”標識牌,并特別注明“淮河路256號”,內容顯示合肥市政府原辦公樓,磚混結構,主樓六層、兩邊側樓五層。建筑呈中軸堆成,平面規整,立面橫向呈“三段式”布局,中間高兩邊低,建筑內主樓梯為平行雙分式樓梯……
進入合肥城市記憶館,在一樓展廳入口附近,市民可以通過一段影片了解展館的主要展陳內容和形式。這里還設置了數字人導覽,引入數字虛擬人技術,可使用合肥方言等多種語言與其互動,了解查詢參觀路線等信息。
一樓有數字人導覽
設置六個主題板塊 市民可沉浸式互動體驗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合肥城市記憶館立足“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聚焦1949年—2022年合肥經濟社會發展,以時代遞進為脈絡,通過合肥不錯、工業璀璨、街市熙攘、文化興盛、科教興市、城建蝶變六個主題板塊,多維度展示合肥如何乘勢起飛,以及城市的發展印記。
展館從一場全景式的影像展拉開序幕。 “這里是沉浸式劇場,三面都是屏幕,了解合肥的千年歷史。”現場一位講解員如此說,還可以與場景的老物件、經典老場景進行互動,在此尋找記憶中的城市印象。記者注意到每個主題板塊都有多個單元,像“合肥不錯”下面設有改縣建市、百業俱興等單元,“工業璀璨”設有工業立市、萬億之城等單元,“科教興市”則有培根樹人、科教基地、科創名城等單元。
第一座人民公園、第一輛客車、第一座自來水廠、第一條瀝青城市道路……一張張老照片的下面,都配有文字介紹,承載著合肥這座城市發展的記憶。隨著逐樓層深入探訪,記者注意到,展館的每一層都有多個互動項目,甚至還專門設置了打卡區和休息區。
一張張照片承載合肥發展歷史
記者獲悉,合肥城市記憶館引入前沿的數字化展陳技術,如沉浸式光影技術、數字化交互系統、VR視覺等,共計58個展項,37部視頻短片,將合肥的今夕過往徐徐鋪陳開來,為觀眾提供沉浸式互動體驗。
游客可沉浸式互動體驗
即將正式開館 老照片老物件仍在線上征集
“這里不只是一棟建筑,更是一個縮影,一座城市發展的縮影。”合肥城市記憶館的工作人員高娟介紹。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合肥城市記憶館將于10月1日正式開館,并于9月23日—9月28日開啟場館壓力測試。因記憶館為老建筑改造而成,體量空間有限,為保證服務質量和游客體驗感,采取預約限流方式,游客可提前通過“合肥城市記憶館”官方微信公眾號在線預約,憑預約碼入館參觀。
展館設有眾多展項,不少可互動
9月22日上午,記者逛遍整個展館用了一個多小時。“大人可以帶著孩子過來,了解更多合肥發展的歷史。”廬陽文旅集團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稱。記者獲悉,目前合肥城市記憶館已啟動(1949—2022)老照片老物件線上征集,可以是展現合肥社會、生活發生變化的照片,可以是承載城市印記的老物件等等。
合肥城市記憶館的工作人員表示,歷史記憶和城市變遷,用現代化的展陳以及光影手段展現在大家面前,讓人可以直觀感受合肥這座城市發展的軌跡,以及感受城市的魅力。
大皖新聞記者 魏鑫鑫 攝影報道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