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9月7日,農歷八月初五,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上海曙光醫院安徽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李鳳介紹,白露是孟秋的結束,仲秋的開始,人們容易出現口干、鼻干、咽干、皮膚干燥,這些典型的“秋燥”癥狀。晝夜溫差加大,白天熱,早晚涼,容易著涼,誘發呼吸道和心腦血管疾病。所以白露以后,我們日常需要注意防秋燥、迎秋涼。
白露食三白 老頭變小孩
俗語說“白露食三白,老頭變小孩”,民間有“白露食白”的風俗。李鳳介紹,根據中醫五色養五臟理論“青入肝、赤入心.....白入肺”,所以白露之后建議多食“白”色食物。比如銀耳、雪梨、蓮藕、甘蔗、白蘿卜、白山藥、百合等,食“清白”、潤秋燥。
另外,江浙一些地區還流行“十樣白”燉湯,選取十種中藥:白茅根、白及、白術、白扁豆、白蓮子、白山藥、白百合、白茯苓、白曬參和白色的雞或鴨一起燉湯,李鳳表示,這樣也能起到很好的潤肺健脾、滋補身體的作用。
白露身不露
白露過后,氣候轉涼,李鳳表示中醫有“白露身不露”的說法,也就是說白露節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要再赤胳膊露體,不建議再穿露臍裝,晚上睡覺也要把腹部蓋好。
雖然入秋后天氣會逐漸轉涼嗎,但李鳳也建議要“春捂秋凍”,防寒要循序漸進,不要因為天氣轉涼過早過多添加衣物,可用采用“洋蔥著裝法”,便于根據晝夜溫差,及時增減衣物。
除此之外,李鳳表示白露之后,秋高氣爽,可以加大戶外活動,堅持體育鍛煉,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寒能力,為我們入冬做準備。同時注意心理養護。肺對應于五志中的悲,秋天花草樹木開始凋謝,人容易陷入悲傷的情緒。因此,要多交流、多溝通,保持心情舒暢。
大皖新聞記者 于源綺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