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隨著連續幾天的雨水天氣,合肥市區近日氣溫已下降了不少,但空氣中仍有著幾分悶熱。8月13日傍晚,合肥市廣德路附近的小攤熱鬧非凡,在各式各樣的攤販中,兩個相隔不過百米的理發攤位格外引人注目。
為照顧孩子從理發店離職,每天出攤約三小時
8月13日下午,天空低沉,廣德路和明皇路交叉口人行道上,一輛電瓶車停在路邊,一旁豎立著“五元理發”的木牌,攤主汪阿姨手指翻飛,熟練地為客人理發,與周圍的人拉著家常。
今年49歲的汪阿姨有三個孩子,從事理發工作已有三十多年。大約十一年前,汪阿姨懷上了自己最小的孩子,最終選擇從理發店離職,而由于平時要照顧小孩,一直沒有再加入理發店全職工作。
正在為顧客理發的汪阿姨
大皖新聞記者在現場注意到,汪阿姨的攤位附近有不少客人在排隊,一旁放置著幾個塑料板凳,除了一個小男孩,等待的多是中年人和老年人。“這里理發便宜,氛圍還好,我是這里的常客。”一名71歲、眉發花白的大爺握著手杖,坐在塑料凳上對記者說。
汪阿姨向記者介紹,由于家里的開支比較大,沒有下雨和其他特殊情況,她每天都至少擺攤三小時。在附近居民看來,這里交通便利,距離周邊小區都較近,理發價格也十分實惠,這也是汪阿姨的顧客絡繹不絕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汪阿姨有時也會為附近的殘疾人、家庭困難的顧客免費理發。去年,汪阿姨一直堅持為家里只有老父親掙錢的殘疾單親爸爸和他的孩子理發,“以后孩子大了,我估計也不會回店里工作了,有時候覺得提供一個便宜的理發平臺,幫老人們剪剪頭發也很好。”
開店成本漸高轉行擺攤,半百理發師做出新嘗試
“專業理發,八元一位。”在汪阿姨攤位不遠處,一個紅色遮陽棚旁擺放著剪發樣例和鏡子,一個小喇叭不斷循環播放著廣告,攤主伍大叔手持梳子、剪刀,不時用手背擦去額頭的汗水,認真地為顧客進行著最后的收尾工作。
記者與其交談了解到,五十多歲的伍大叔1993年就開始從事理發工作,在過去的31年里一直自己開理發店。最近幾年,他的理發店營業額有所下降,固定成本卻在逐漸增加,“開店的生意與許多新潮的理發店相比沒有啥競爭力,除去房租和水電費后,利潤就沒剩多少了,所以把店關了,想嘗試一下擺攤理發。”伍大叔對記者說。
今年七月底,伍大叔正式將店鋪關閉,輾轉在多個區域尋找合適攤點,由于廣德路附近小區很多,最近伍大叔選擇在這里擺攤,“剛來不到三天,沒有熟客,生意還不是很好。”伍大叔表示,想在這邊繼續嘗試看看,如果一段時間后客人不是很多,還會再換個區域擺攤。
與在門店理發相比,戶外擺攤環境更加惡劣,尤其是遇到高溫、雨雪天氣,都會對生意造成很大的影響,“沒有空調,戶外太熱了,但相對應的是成本要少很多。”為盡快熟悉擺攤理發的工作,伍大叔每天除了中午回家吃飯收攤外,其余時間均在外面擺攤。對未來,伍大叔期望能盡快結交一些熟客,把自己的口碑打出去,“只要每天收入能在200元左右,就和開理發店差不多了。”
大皖新聞記者 龔潤澤 實習生 陳夢婷 攝影報道
編輯 崔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