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合肥的葛茂珍老人今年103歲,家里五代同堂,最小的剛8個月。老人喜歡穿針引線,對節氣熟稔于心。家里近30名成員也傳承著孝老愛親的家風,無微不至呵護著老人的幸福晚年。
熱鬧:百歲老人五代同堂
入伏后的合肥,天空澄碧如洗,驕陽似火。上午9點,大皖新聞記者來到合肥包河區某小區。敲門聲剛落,葛茂珍的孫子彭高原打開了門,屋子里熱熱鬧鬧,一大家子正陪著葛茂珍老人。“奶奶103歲了,家里五代同堂,最小的剛滿8個月。”彭高原熱情地介紹,春節時聚會,一大家子28口人滿滿當當開了三桌。
葛茂珍老人坐在臥室里,身穿一件白底小藍花T恤,一條花褲子,臉上是歲月的痕跡,好奇地打量著記者,眼神里是慈祥。“奶奶除了耳朵有點背,一只眼睛視力不太好,身體特別棒!”孫女彭春燕告訴記者,奶奶還有兩個“絕活”,一是穿針引線,二是對節氣特別熟。
“比如給衣服縫口袋,縫補破洞的床單。”在彭春燕看來,這既是奶奶平日的愛好,也是勤儉持家的傳承。話音剛落,葛茂珍老人開始穿針,認真且耐心,“你看,就是線的毛頭太多了,穿不過去。”老人埋怨著,一家人趕緊重新換線,幫助老人成功穿針。
“老人家沒念過書,但她不看日歷,都能講出每個節氣對應的時間,特別準。”彭春燕感慨,老人年齡漸長,這兩年這一“絕活”雖然有點“退步”,但家里人對此特別驚訝,也很好奇。
陪伴:無微不至精心照顧
家有百歲老人,是難得之福。采訪的當天上午,合肥市已發布高溫橙色預警。葛茂珍78歲的女兒彭本英一早乘坐公交出發,經過半個小時的車程趕來探望。
“孩子們對老人家特別好,有什么好吃的都先拿給她吃,特別尊重她、照顧她。”彭本英說著,眼里已泛出淚花。此時,葛茂珍的孫媳婦李開梅帶著孩子,拎著一袋香蕉也來看望。
黃建芝攙扶著老人
葛茂珍的兒媳黃建芝,是大家的“主心骨”和“大家長”,也是淝南社區出了名的孝順兒媳。“我22歲嫁過來,一直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在丈夫去世后,她一手拉扯孩子,一手照顧老人,幾十年未曾懈怠。老人愛吃啥,不善言辭的她打開了話匣子,“愛喝茶葉水,喜歡吃糖吃辣,胃口很好。”
“菜要燒得爛一些,飯要煮軟。”黃建芝說,老人不挑食,平日紅燒肉和魚這類葷菜換著燒,還要講究葷素搭配,煲點肉湯。她感慨,照顧老人,要像哄小朋友,“感冒了不肯吃藥,我就放在水里給他喝。”每日的雞蛋,也要煎得嫩嫩的。
彭春燕補充道,老人腸胃弱,每隔一段時間會拉肚子,“照顧得就要更仔細,想辦法做好吃的,哄著吃一點。”
“以前還喜歡喝點白酒,這兩年不敢給她喝了,給她喝的話估計她還是想喝的。”黃建芝說到這,大家不約而同地笑起來。
傳承:接力攜手孝老愛親
在歡笑中,大家的思緒,不約而同地回到過往。“我父親走的早,那時候我們都還很小,是我母親一個人把我們帶大的。”彭本英感慨,在過往艱難的日子里,母親靠種地養活了一家人,“我們一直都覺得她特別不容易,現在對她好,孝順她都是應該的。”
“老人有四個兒女,三位已過世。”在彭高原看來,經歷白發人送黑發人,對奶奶的打擊很大,但奶奶始終堅韌,也讓大家更懂得家人的意義。
“前幾年我們租房住,奶奶跟著我們顛沛流離。”他尤為感慨,前兩年住進了寬敞的新房,他和奶奶就住同一小區,“現在媳婦李開梅也接過接力棒,幫著給老人洗澡洗衣服做家務。”
“你看,多勞累孩子們。”葛茂珍體恤心疼孩子們的照顧,輕聲地和記者嘀咕。
采訪結束時,記者為葛茂珍老人一家拍攝了一張照片,期間,大家忙著為老人安排座位,小心攙扶落座后,又細心地為其整理著衣角。
此時,茶幾上的一杯茗茶,綠葉舒展,散發著清香,在夏日里,沁心怡人。
大皖新聞記者 趙琳 攝影報道 通訊員 宋芳芳 實習生 胡從靖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