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7月23日,合肥市氣象臺繼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全市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將在37℃以上。在“上蒸下煮”的天氣里,身著35公斤的排爆服5分30秒,是什么體驗?沒有空調的飛機貨倉內,滿載貨物,側身穿梭其中10分鐘,是啥感覺?7月23日,記者走進合肥市公安特警和合肥邊檢民警“熱辣滾燙”的夏日。
排爆特警:40℃+35公斤
7月23日下午,地表溫度已超40℃, 地面被曬得發燙,合肥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隊七大隊的陳忠勤和戰友,身著重達35公斤的排爆服,正在開展全國比武前的集訓。
“集訓項目需要在室外完成。”陳忠勤向記者介紹,集訓為每日下午3點開始,項目模擬地鐵爆炸物的處置。他和戰友需身穿排爆服,完成排爆工作,由機器人轉移銷毀,“一套流程結束,快的話是5分30秒。”
別小看這短短300多秒,一套排爆服35公斤,由陶瓷鋼板和凱夫拉纖維制造,可減少炸彈破片和沖擊波的傷害,“也就意味著,穿上它,真的很熱。”
到底有多熱?陳忠勤向記者表示,汗流直下和全身濕透是小意思,“當脫下來時,不僅很累,還有缺氧的感覺。”他直言,他們需要身穿排爆服,重復完成多次訓練,目前三十八九度的高溫下,堅持半個小時必須脫掉(排爆服)。
其實,對于特警隊員來說,冬練三九、下練三伏是常態。陳忠勤和戰友每日有3個小時專業訓練, 2個小時左右的體能訓練,跑圈、沖刺跑、攀巖……高溫下,陳忠勤和戰友的訓練日復一日,特警隊員在訓練場上揮汗如雨,時刻繃緊一根弦,時刻保持最佳狀態,百煉成鋼。
邊檢民警:40℃+無空調
7月22日中午,合肥新橋機場停機坪地面溫度已超過40℃,頂著烈日的烘烤,負責貨機查驗的合肥邊檢站廖宜冬和徐浩奇已提前在停機坪的崗位上等候。廖宜冬告訴記者,從飛機下降高度到滑行停穩,需要10分鐘左右,“在飛機降落之前,我們就要站在這里,確保飛機一降落就能實施清艙檢查。”
13時50分,美國達拉斯飛往合肥的貨機Y87418緩緩降落。飛機安全著陸后,廖宜冬和同事開始登機清艙檢查。金屬扶手被曬得滾燙,廖宜冬的手觸碰到登機車扶手的一瞬間,本能地迅速收回。
更大的考驗還在后面。他們迅速進入飛機機艙,實施邊防檢查。“這架貨機的貨倉是沒有空調的,就像一個大火爐。”而同時,貨倉里堆放的貨物也是滿滿當當,只夠側身通過。高溫混合著逼仄空間的悶熱,廖宜冬和同事的汗水淌個不停。“狹窄的貨道要一點點細致地看,確保不能有任何遺漏。”
大約10分鐘后,廖宜冬和同事完成貨倉檢查,此時,他們已汗流浹背。“我從事邊檢工作近14年了,一直在一線,已經習慣了。”廖宜冬笑著說。
大皖新聞記者 趙琳 通訊員 合公新 劉健 殷帆 實習生 胡從靖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