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近日,不少居民開始自己在家熬制豬油或購買自榨油,自制豬油或自榨油真的健康嗎?如何健康地食用豬油和自榨油?7月中旬,記者就此事采訪了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醫師楊揚。
楊揚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肥胖、孕婦等人群要注意要謹慎食用自制豬油,過量食用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另外,自榨油原料中可能含有的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以及黃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質,建議大家盡量別食用。
幾類人群要謹慎食用自煉豬油
7月中旬,記者在合肥部分菜市場走訪發現,不少豬肉攤前居民在排隊選購豬板油,“最近買豬油回家自己煉的人好多,都覺得健康嘛。”豬肉攤老板說道。
“適量攝入豬油可以補充能量、維持體溫,并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但特別提醒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肥胖、孕婦、哺乳期婦女以及有基礎疾病的人群要謹慎食用。”楊揚指出,豬油中含有高飽和脂肪酸,過量攝入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楊揚稱,自煉豬油在適量攝入、科學煉制及合理搭配的前提下,確實能為人體提供一定營養,但也存在油脂氧化、飽和脂肪酸過高等潛在風險。一方面,豬油中還含有豐富的飽和脂肪酸,這些脂肪酸在人體內起著重要作用,如構成細胞膜、合成膽汁酸等。另一方面,煉制過程中若控制不當,如油溫過高、熬制時間過長等,可能導致油脂氧化,產生有害物質,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另外豬油中的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過量攝入可能導致血脂升高,對心血管健康構成威脅。
“在食用豬油時,關鍵在于控制攝入量和合理搭配。”楊揚強調,成人每天攝入的豬油量不宜超過25-30克。過量攝入不僅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可能導致肥胖、高血脂等問題。因此,在烹飪時應適量使用豬油,并與其他植物油交替或混合使用,以實現脂肪酸的均衡攝入。
對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肥胖人群、孕婦、哺乳期婦女及有基礎疾病的人群應謹慎食用豬油,以免加重病情或影響健康。對于這部分人群來說,選擇低脂、低膽固醇的食用油更為合適。
“近期,確實不少人選擇在家自煉豬油,要想健康地食用豬肉,選材和煉制過程也很重要。”楊揚建議,居民在選購豬油原材料時最好購買豬板油,同時要挑選新鮮、無異味的原料。在煉制豬油過程中要注意去除其中的血絲和瘦肉部分,以防鐵離子殘留導致油脂氧化變質。
“煉制豬油前還要記得把豬板油冷水下鍋焯水,加入蔥姜料酒去除雜質和血水,增添油脂的香氣,去除腥味。”楊揚稱,在熬制過程中,要注意控制油溫,避免油溫過高導致油脂氧化或產生有害物質。
警惕自榨油可能含一級致癌物
“還有一些居民會傾向于在朋友那里或者一些小作坊購買一些自榨植物油,其實這種自榨的植物油沒有經過提純和專業的檢測,可能會含有一些有害物質,甚至存在菌落超標的情況,對人體可能產生一些危害。”楊揚建議居民要盡量避免食用自榨或者小作坊自榨的食用油。
“自榨食用油基本上都是由原料直接在榨油坊經過物理壓榨的方法進行榨油,沒有進行提純。自己榨的食用油除了油之外還有許多雜質,原料中可能含有的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以及黃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質,建議大家盡量別食用。”楊揚表示,一些自榨的植物油采用的原料并沒有經過嚴格的篩選,可能會含有霉變的花生或者玉米等,致使油內含有黃曲霉毒素,“黃曲霉毒素是一級致癌物,對人體健康有很大損害,建議大家要用正確的方法、正規的途徑來采購或者食用食用油。”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居民堅持選擇自榨油,要注意保存時間不能太長,不要使用塑料桶進行保存,也不要放在高溫的環境下。榨出的油需要進行多次過濾,油桶底部的殘余的油盡量不要食用。
“自煉豬油和自榨油作為家庭自制食用油的一種選擇,為許多家庭提供了一種更為直接、可控的食用油來源。然而,在享受豬油和自榨油帶來的美味與便利的同時,應保持警惕,掌握正確的煉制方法,嚴格控制食用量,科學食用。”楊揚說道。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徐琪琪 實習生李徽 蔡雪梅 夏鴻雨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