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7月11日清晨開始,連續暴雨突襲合肥。面對強降雨模式,合肥市城管系統迅速啟動防汛排澇應急預案,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全力開展路面巡查、隱患排查、疏澇排水、恢復道路,保障城市運行安全穩定。據統計,7月10日夜間至11日8時,全市城管系統共出動環衛工人和執法隊員15351人次,出動車輛1119臺次,落實收水口巡查8876人次,排查清理收水口15270個,推水清淤積水點496處,排查處置安全隱患79個。
瑤海城管:對易積水點位進行實時監控
瑤海區城管局環衛工人正在清理雨水井漂浮物和落葉
合肥市瑤海區城管加強對重點區域、道路的檢查力度和巡查頻次,確保及時有效應對突發事件,筑牢防汛安全線。雨勢較小時,采取動態巡查機制,城管隊員往返各個路段易積水點位,反復查看是否有積水、行人車輛是否能夠正常通行等,并拍照記錄、建立防汛巡查臺賬。遇雨勢較大情況,則采取蹲點值守、隨時排水的工作方式,在巡查中發現積水立即設置安全預警裝置,提醒周邊人行車輛避險。
同時,執法隊員還對戶外廣告牌、指示牌等進行了拉網式排查,對排查中發現存在安全隱患問題,助力商家對受損設施予以維修、拆除、更換。
安排環衛人員雨中不間斷巡查,做好重點路段排水、清淤。對交通樞紐及主次干道開展積水推掃工作,及時打開沿路堵塞雨水箅子加速排水,并清理排水口周邊枯枝、落葉等雜物。在積水點放置安全防護警示裝置,提醒過往市民。
利用市長熱線和數字城管平臺的監控優勢,助力智慧防汛。城管指揮中心值班人員通過天網監控,構建城市內澇監測預警系統,實時獲取積水情況,對下穿橋、十字道口、低洼點等易積水點位進行實時監控。
應急響應啟動后,重點加強對井蓋破損、線纜墜落、樹木倒伏等存在安全隱患問題的采集力度以及易積水點位問題的采集工作,發現重大積水問題,及時上報數字城管平臺。
廬陽城管:1500余名應急人員雨中堅守保暢通
廬陽城管聞“雨”而動,應急搶險人員堅守一線,全力開展路面巡查、隱患排查、疏澇排水、恢復道路,為市民平安出行保駕護航。
11日早上6點,廬陽區城管局應急人員提前到崗,著重對渦陽路、農科南路、天水路等下穿橋,以及界首路、肥西路等低洼易積水路段進行雨中值守。7點28分左右雨勢正大,肥西路在強降雨下短時間內形成積水路面,漫過了道牙磚,現場廬陽區城管局局長朱先鋒帶領執法隊員,配合交警立即做好警示措施,并淌入漫到小腿肚的積水中,徒手將垃圾掏出,及時打開排水口,確保排水暢通。30分鐘后,城管隊員便完成該積水路段排水,恢復正常交通。
在淮河西路上,環衛工人利用掃帚將窨井口的淤泥和斷落的樹枝等一一清理出來,還不時俯下身子查看里面是否還有其它異物,助力積水清理。負責該班組的環衛班長介紹道,由于長時間強降雨,加上城市地下水管網口較小,該道路出現較深積水。
此外界首路、義井路、鳳淮路等路段地勢較低,屬于易積水路段,環衛工人們采取先集中人力處理大片坑洼積水,再分段處理小范圍積水的辦法,對由于道路低洼等原因造成的積水問題,進行推水作業,保障雨后路面無大面積積水。待雨勢減弱后有序開展人工路面巡回保潔,清除淤泥、清掃積水、清理斷枝落葉,盡快恢復道路清潔,消除安全隱患。
據悉,7月11日早上5點至7點30分,廬陽區城管局出動環衛工人、執法人員、市政綠化養護人員1037人次,出動車輛61臺次,清理排水口積水點1353處,協助清理積水170處,清掃落葉、雜物、污泥等約6噸,清理倒伏斷株7處。
目前降雨還在繼續,廬陽區城管局1500余名應急人員,將繼續按照包保,對全區下穿橋、低洼路段等易積水點進行巡查值守,負責對所包保路段的雨水篦、下水井是否存在破損、缺失,下水是否通暢等問題進行檢查,并及時將淤積在排水井篦子周圍的落葉、垃圾等進行清除,同時對積水較深路段及時設置禁行標志或安排人員定崗提醒。
包河城管:老城區重點關注低洼路段老舊小區
7月10日夜間開始,包河區城管部門共計2500余名城管環衛開啟24小時輪番值守、地毯式排查、全力全線保障,重點對轄區十五里河等河道周邊、重點路段、重點區域、易澇區、背街小巷、老舊小區周邊等全面排查,發現積水第一時間清淤助排,維護道路暢通。
7月10日夜間,包河環衛13個應急小組200余人進入第二個"未眠夜"。凌晨雨勢加大,對于前期降雨時梳理出的易積水路段和下水井口,包河環衛實行"包路段到人""包井到人",值守人員一人一車堅守,時刻關注路面排水情況。其他應急人員則在各路段各區域實行定段、定時、定人巡查機制,對于積水路段及時處置。
針對老城區老舊小區較多、地勢相對低洼的特點,城管和環衛人員對轄區淝河大堤堤壩、水域周界和關鍵部位進行巡查,同時對危險邊坡、低洼易澇點、老舊房屋等區域進行重點關注,高度警惕因強降雨引發積澇、崩塌等災害。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通訊員 陳震 肖倩 米雁 童宗耀 毛嫻靜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