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天都-北航"深空探測聯合實驗室、自旋芯片研發與制造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合肥北航科技孵化園……5月13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云鵬及數十家北航校友企業齊聚新站高新區,推動合肥市與北航深化校地合作。當天,涵蓋原始創新、成果轉化等在內的三個科技創新項目正式揭牌,標志著合肥攜手北航邁向校地合作“新一站”。未來,北航將發揮強勢學科、校友資源等優勢,為合肥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新站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增添新動能。
成立聯合實驗室 北航助力深空探測
當天,"科創硬核"新質生產力創新發展論壇等活動在位于新站高新區的少荃湖科創中心舉行?;顒由?,校地領導共同為"天都-北航"深空探測聯合實驗室、自旋芯片研發與制造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合肥北航科技孵化園揭牌。
深空探測實驗室由國家航天局、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三方共建,是我國首個深空探測領域的實驗室。"天都-北航"深空探測聯合實驗室將發揮深空探測實驗室戰略引領、工程總體和成果轉化優勢,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基礎研究、學科交叉和人才培養優勢,在服務國家深空探測重大工程任務中,推進深空科學"從0到1"的原始創新突破,加快建成具有國際重要影響力的深空探測領域研究機構和人才中心。
作為安徽省重點實驗室之一,自旋芯片研發與制造實驗室主要圍繞自旋芯片研發和制造中的共性關鍵技術進行聯合攻關,重點突破下一代存儲器設計、關鍵制造裝備、核心制造工藝。
合肥北航科技孵化園則將致力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鏈接北航校友資源,引進培育一批"硬核"科技型企業落戶合肥。
當天的論壇上,圣龍股份、北航無人飛車團隊、翊飛航空等7家北航校友企業也進行了路演,城市創投計劃和新站參股的多家投資機構也與參會企業開展了合作交流。
人才+科研+轉化 校地深化合作
在揭牌儀式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云鵬表示,北航與合肥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未來將在人才隊伍、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拓展校地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以"科創硬核"推動產教融合發展,助力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論壇上,王云鵬還做了主旨報告《空地協同智能無人系統》。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蘇東林也在論壇上做了《電磁安全事關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主旨報告。蘇東林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擁有強大的科研力量,希望校地加大合作,催生更多原創性創新成果。
"北航研究院"已招引孵化多家科技企業
近年來,合肥以中國科大等高校院所全球校友為紐帶,匯聚世界創新力量,引領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2016年,安徽省政府、合肥市政府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分別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在新站高新區開展合作共建,促進科技成果有效轉化。六年多來,北航合肥創新研究院匯聚了一支200余人的科研人才隊伍,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先后獲評安徽省院士工作站、新型研發機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實驗室等。
2023年1月,合肥與北航在一期合作進展順利的基礎上,簽署了二期共建北航合肥創新研究院合作協議,建設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圍繞電磁安全、無人駕駛和集成電路等領域,加快打造科研成果轉化基地、產業轉型升級基地、應用人才培訓基地和人才引育共享應用平臺等"三基地兩平臺"。一年來,新引進科研人員26人,其中副高級職稱2人,申請專利41項、授權專利29項、發表科技報告2篇、登記科技成果10余項,解決合肥市重點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問題2項。
2023年5月,北航合肥創新研究院正式入駐少荃湖科創中心后,舉辦了3場"科創硬核"論壇交流活動,累計對接企業50余家、項目近30個,招引孵化企業5家。
而此次系列活動,將進一步推動合肥市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深入合作。雙方將攜手攻關前沿技術、壯大新興產業、引育高端人才。
"少荃湖科創走廊"加快形成
北航合肥創新研究院的發展,是新站高新區蓬勃興起的科創事業的縮影。
志在建設國家級高新區的合肥新站,正在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支撐,以新技術為驅動,加快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協調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2023年,新站高新區發布了"1356科創體系建設方案",聚焦"一核+三帶+五園+六大集群"總目標,實施創新主體培育、科創載體量質齊升、高能級研發平臺突破、科技成果轉化攻堅、創新生態營造、人才集聚提升等"六大行動",加快形成"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產業孵化鏈和創新生態圈。
當前,"少荃湖科創走廊"正在加快形成。下一步,新站高新區將進一步圍繞"1356科創體系",推進多元化孵化載體建設,完善全生命周期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將科創載體打造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試驗田"和高科技企業成長的"高產田",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資金鏈的有效融合,讓科技創新成為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實習生 唐雪玲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