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近日,安徽迎來低溫雨雪冰凍天氣,路面濕滑導致不少車輛追尾、行人摔傷。2月23日,“小葉醫探”從合肥120了解到,2月22日7:30至2月23日15:00,合肥急救中心共派車584次。同時,合肥多家醫院急診也迎來了就診高峰,因路滑導致的骨折、頭部外傷患者較平日有較大幅度增長,部分醫院急診24小時外傷患者接診量預計突破百人。專家提醒,骨折患者大多為中老年女性,建議老年人減少出行,其他人群外出時盡量不要騎行電動車、自行車。
骨折、外傷患者有較大幅度增長
“從今天上午八點鐘到下午三點,我們已經接診了40多位因雨雪天氣導致外傷的患者,預計24小時接診量會超過100人次,較平時增加了三倍左右。”安醫大一附院急診主治醫師常加偉表示,受傷患者中不乏一些比較嚴重的開放性骨折。他提醒,上下班的高峰期容易出現摔傷、車禍傷等外傷,雪天路滑,大家盡量不要騎行電動車、共享單車等交通工具,選擇公交車、地鐵等大型交通工具出行。
安醫大一附院急診主治醫師常加偉正在給摔傷患者做檢查。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也接診了不少摔傷的患者。“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我們共接診了30多例摔傷的患者,患者主要是老年人,摔傷部位多為手腕,需要進行石膏固定。”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張旗說。
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南區急診外科副主任醫師張營表示,下雪天因撞車、追尾事故導致的頭部外傷和胸部外傷患者有所增加,也有部分患者在步行時摔倒導致頭部外傷、甚至顱腦損傷及骨折。他提醒,大家走路的時候一定不要東張西望或者看手機,稍有不慎就會導致摔傷。
滑倒后這兩個部位最容易受傷
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南區急診骨科主治醫師羅文強表示,滑倒后受傷部位比較嚴重的是踝關節和腕關節。其中,下肢受傷部位集中在踝關節、髖關節、膝關節;上肢受傷部位一般是在橈骨(前臂)遠端。
羅文強提醒,“如果發生摔倒,不要貿然起身,先輕微活動一下四肢,判斷一下是否出現腫脹和骨檫感,如果感覺無法活動,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或者向他人求助。一旦發生骨折,不要隨意搬動,以防造成二次傷害。”
頭部外傷應第一時間壓迫止血
記者從多家醫院了解到,除了摔傷之外,因開車追尾導致的頭部外傷也較為多見。
“在頭部外傷中,最多見的是頭皮血腫。他提醒,如果發生了頭皮血腫,患者應當第一時間予以壓迫、冷敷。”張營提醒,一旦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等不舒服的癥狀,就要立即到醫院做CT檢查。
此外,還有一部分患者頭面部出現挫裂傷。“由于頭面部血管豐富,傷口出血量大。”針對這種情況,張營建議,用手頭上能拿到的毛巾、衣服,第一時間進行現場壓迫止血,再到醫院來進行下一步的清創、縫合等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頭部外傷后,會采取一些錯誤的方法,比如把豬油、或者云南白藥的粉末涂抹到傷口上。張營表示,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不要自作主張,隨意用藥。他建議,患者自行對傷口壓迫包扎,再到醫院接受專業診治。
摔傷患者大多數為中老年女性
值得關注的是,記者從多家醫院了解到,滑倒摔傷的患者中,絕大多數為中老年女性。安醫大一附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章秋認為,這是骨質疏松導致的嚴重后果。
章秋坦言,女性在絕經前5年骨量丟失的最多。然而,由于現在不科學的生活方式,很多年輕人動得不多、太陽也曬得少,所以骨質疏松有年輕化的趨勢,不一定要到絕經后才會得。“有些患者二三十歲就骨質疏松,因此一定要早期檢查、早期治療。”
“現在有了非常多的手段,能夠讓骨質疏松的患者治療之后骨量增加,從而使得骨折的風險大幅度減少。”章秋提醒,得了骨質疏松的患者要積極治療,避免骨折。
專家教你兩個雪天防滑小妙招
常加偉提醒,雪天路滑,老年人尤其要減少外出,避免摔傷。如果確實需要出行的時候,應該怎樣避免摔傷呢?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外科主治醫師李軍表示,學企鵝走路,(外八字、小步伐)可以降低重心,保持平衡。另外,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張旗建議,“大家出門時可以把口罩系在鞋上面固定好,多系幾道,走起路來就不會滑了。”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實習生 張清怡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