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近日,肥西縣審理了一起贈與合同糾紛案,丈夫出軌,用夫妻共同財產為“小三”購房,妻子發現后,將“小三”告上法庭要求返還財產,索回房子,引發關注。4月16日,大皖新聞記者查閱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多地法院都曾審理過類似案件,有一定的釋法意義。
案例1:丈夫婚內為“小三”買房,妻子起訴索回
小張與丈夫小李結婚已經十年,其二人與小翠均在同一個公司上班。
一次偶然,小張發現丈夫小李竟然與同事小翠長期保持不正當關系,且小李為小翠購買一套房屋,登記至小翠名下。小李支付了首付款并按期償還銀行貸款,后來甚至將銀行卡直接交給小翠使用。房屋裝修、家具等均系小李購置,小李還將一輛小轎車讓小翠無償使用。
小張氣憤不已,其就夫妻共同財產的合法權益被侵害為由,將小翠、小李訴至法院,訴請小李與小翠之間的贈與行為無效,且讓小翠返還案涉房屋。
法院經審理認為,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小張與小李系合法夫妻,小李雖用自己銀行卡為第三者小翠購買房屋、支付貸款等,但其行為顯然超出了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范圍,侵犯了小張的財產權利,構成對夫妻共同財產的侵害,小張有權訴請該贈與行為無效并將房屋討回。
承辦法官結合事實及法律,多次與小翠電話溝通,對其釋法明理、分析利弊,讓其考慮判決后對其可能產生的影響等,最終小翠同意將案涉房屋變更登記至小張名下,并配合后續相關工作。
案例2:冒充單身談戀愛贈財產,法院判返還七成金額
小劉與小胡于2015年結婚,但在2019年10月,小胡在與小劉婚姻期間,與小梨相識后建立了不正當關系,相識兩年多來,曾多次給小梨轉賬、平臺下單消費等。
小劉還發現,丈夫隱瞞離職事實,以每日上班、加班為由,經常停留在小梨的住處。小劉知道事實真相后,尋找小梨返還款項,但對方以不了解小劉丈夫已婚事實和款項所剩不多拒絕退還。
小劉一氣之下,將小梨告上了法庭。
法院認為,本案中,案外人小胡在與小劉夫妻關系存續期間,與小梨保持不正當關系,并擅自將夫妻共同財產贈與小梨,該行為違背了公序良俗,應為無效,依法應予返還。
小梨辯稱有部分是轉款為520元、1314元是情人之間的贈與,但小胡明知自己是已婚者,其仍與小梨保持不正當關系,該關系不同于普通情侶之間轉賬,對該辯解,法院不予采納。
小梨辯稱日常消費系其與小胡二人共同消費,小劉未向本院舉證證明該消費是小梨一人的消費,對該辯解,法院予以采納,各自應承擔50%。
本案中,小胡在與小梨交往過程中,隱瞞了自己已婚的事實,小梨在與小胡交往過程中,主觀上沒有惡意,但小梨作為完成民事行為能力人,對此沒有盡到注意謹慎,法院酌定小梨返還70%的金額即4萬余元。
案例3:妻子出軌還給男方大額轉賬,法院判贈與無效,全額退回
小趙與妻子小陳短暫結婚后又離婚,此后又復婚,并生育一女。但小趙萬萬沒想到,女兒并非自己親生,并牽出了妻子的一段婚外情。
小趙發現,妻子曾多次給男方小錢轉賬,并且含有1314、5200等數額。
小趙將小錢告上法庭,要求索回款項。
法院認定,從原告小趙提供的微信聊天記錄、被告小錢出具的《證明》等相關證據中可以看出,被告小錢自認其與小陳于2019年9月至2022年2月期間一直處于同居狀態,同時從小陳轉給小錢的款項中亦可以看出,有1314元、5200元帶有特殊含義數字的轉賬。眾所周知,在信息網絡社會,異性之間轉賬1314元、5200元,這些數字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是一種愛意表達。在被告小陳有配偶的情形下,用帶有特殊含義的數字向婚外異性表達愛意,相互曖昧,顯然有悖公序良俗原則。因此,以上證據能夠認定小陳與小錢之間存在不正當的婚外情關系。
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共同財產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夫妻對全部共同財產不分份額地共同享有所有權,夫妻對共同財產享有平等的處分權。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對夫妻共同財產作出重要處理決定,夫妻雙方應當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任何一方均無權單獨處分夫妻共同財產。
本案中,在小趙與小陳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小陳將大量錢款贈與小錢,既非日常生活需要,又未經過財產共有人小趙的同意或者追認,該處分行為已超出日常家事行為的權限,嚴重損害了原告小趙的合法權益,小陳的贈與行為系基于其婚外和小錢存在不正當關系而產生,該贈與行為違背社會公序良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認定無效,受贈人小錢應當予以返還。
法官提醒: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工資、獎金及生產經營收入屬于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享有共同的權利、承擔共同的義務,非經對方的同意,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處分共有財產。
大皖新聞首席記者 朱慶玲 通訊員 李賀(以上人物均為化名)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