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劉曉云(化名)是三個寶寶的媽媽。“90 后”的她來自阜陽農村,和老公一起在合肥做裝修生意。一向有著多子多福思想的她,打心眼里就很喜歡孩子。她的頭胎是一對雙胞胎女兒,在老家讀幼兒園,不到一歲的三寶帶在身邊。不過,劉曉云說,自己和老公商量好了,等過兩年再賺一點錢,就把孩子們都接到合肥來,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才是最好的,這也是夫妻倆奮斗的動力。
頭胎生下一對雙胞胎
初中畢業就出來打拼,劉曉云的生活節奏比同齡人要快一些。22 歲她和同鄉的老公結婚生子,頭胎生了雙胞胎女兒,這讓小夫妻倆開心得不行。
“我們在農村,其實沒有城里生活那么講究,孩子生出來,就放在家里帶。”劉曉云告訴記者,她原本就計劃和老公要兩個孩子,沒想到生了一對雙胞胎。
在她看來,長輩的支持很重要,有人幫忙帶孩子,趁著年輕她和老公早早地來城里打工,小生意也做得風生水起。劉曉云坦言,在只有雙胞胎的時候,她沒覺得壓力很大。因為婆婆一直幫忙帶,他們經常回家探望,兩個女兒吃穿不愁,被照顧得很好,所以她覺得生活還是挺美好的。
前年,劉曉云又懷孕了,家里人也很支持。有了第三個孩子,生活節奏要更快一點,不過她覺得能夠應付。這個平衡在家里老人生病之后發生了改變。去年,劉曉云的婆婆做了手術,需要長時間休息,而她需要回到老家專心帶娃。
孩子多了,家里有時候就像戰場一樣,亂七八糟。劉曉云發現,以前自己帶娃時間比較少,女兒們有時候不太聽她的話,兩個人喜歡搶東西、吵架,每天有斷不完的“官司”,家里總是吵吵鬧鬧的。加上帶三寶很辛苦,所以那段時間,她也很崩潰。劉曉云說,那段時間她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壓力:每天有做不完的家務;她也沒辦法管得太精細,兩個小姑娘的衣服臟了一兩個禮拜才會換洗。
希望全家人住一起
隨著老人病情好轉,家里的勞動力又多了,劉曉云這才感到輕松一些。在老家待了一段時間,她又回到老公身邊,給他打下手。三寶出生后,需要母乳,所以她把三寶帶到合肥,在自己身邊照顧。
正是那一次老人生病,加上長時間和女兒們的相處,讓她感到一家人不能總是長時間不在一起。
“我女兒上幼兒園后會問:媽媽為什么帶著弟弟,不帶著我們?”這些話,在打電話的時候說出來,讓劉曉云有那么的揪心。
不過,劉曉云和老公商量過了,計劃這兩年再攢點錢就買房,買個稍微大一點的,這樣全家人就能團聚了,孩子也能在城里接受教育。她把這個消息說給兩個女兒聽,知道能跟爸爸媽媽團聚了,她倆都很高興。
只是他們真正的壓力,是來自未來。三孩家庭跟其他家庭不一樣,不管做任何事情,想到的都是三份。這樣一來,劉曉云擔心提供給每個孩子的資源可能就不那么充足了。她期待著政府會有更多的配套政策出來,針對像她這樣的外來群體,能在孩子讀書、看病甚至家庭買房方面給予一些優惠,這樣他們的壓力會小一些。
大皖新聞記者 陳牧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