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合肥日報報道, 2019年下半年,因引江濟淮工程建設需要,合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西橋被保護性拆除。歷時4年,城西橋復建項目已順利通過竣工驗收。這是合肥市首次對不可移動文物進行遷移復建。
城西橋位于合肥高新區,為三孔拱形石橋,橫跨苦驢河,始建于三國時期,曾一度遭破壞,后來歷經多次重修。12年前,城西橋被列為合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了給城西橋“減負”,多年前,合肥高新區在城西橋東側10米處,新建了一座混凝土橋梁供當地居民通行,并與城西橋組成了“姐妹橋”,城西橋不再通車。因引江濟淮工程建設需要,2019年10月,城西橋保護性拆除。
11月26日拍攝的城西橋復建工程。記者 楊鳳炆 攝
城西橋復建項目施工方負責人透露,2022年10月,城西橋在引江濟淮蜀山樞紐泵站江心洲上啟動復建。復建時,1.5萬塊石料按照拆除時標記的編碼順序逐一復原。
11月26日下午,記者來到引江濟淮工程蜀山樞紐泵站的江心洲,帶有古韻的三拱城西橋已經建成。為了還原歷史風貌,此次城西橋引橋四角還復建了四口水井。
橋頭的一處,還特別打造了一個“玻璃罩”,里面展示了一批古木樁。這些都是在拆除老橋時,施工方在橋底發現的,用于支撐橋墩。
11月中旬,合肥市文物主管部門組織開展城西橋遷移工程竣工驗收工作,多位知名專家參與。現場,專家們分別從結構、建筑、工藝、材料等多個維度,對城西橋復建項目展開檢查。專家們一致認為:“復建項目符合設計要求,結構安全穩定,可通過合格驗收。”
從功能上來說,城西橋將完成“身份”轉換,從之前的交通橋,變為景觀橋。
合肥市文旅局文物管理處負責人表示,作為合肥市重點文物,城西橋復建最大限度保留了古橋的歷史風貌。未來,這座承載鄉愁的古橋,將成為引江濟淮百里畫廊上的一顆明珠。(記者 方佳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