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改擴建項目取得重大進展。9月7日上午,機場綜合交通中心(GTC)及配套工程首根樁基開鉆。該項目是安徽省首個空地軌一體化的綜合客運交通樞紐,同時也是今年國內最大的機場綜合交通中心工程。建成后,可實現航空、城市軌道交通、公交、社會車輛等多種交通方式空地軌一體化,極大改善旅客的乘機體驗。
合肥新橋機場綜合交通中心首根樁基開鉆
據介紹,綜合交通中心項目由中建三局和安徽路橋聯合承建,總投資約40億元,總建筑面積約33萬平方米。包括機場綜合交通中心及高鐵、地鐵站的先行工程,規劃接入合新六城際鐵路和合肥新橋機場S1地鐵線。
項目總體分成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機場交通中心,由換乘中心和停車庫等組成;第二部分為合肥機場軌道S1線T2航站樓站,建成后可連接淮南壽縣新橋產業園、崗集、五里墩站;第三部分為合新六城際鐵路新橋機場站先行工程,建成后可連接合肥—新橋機場—六安。其中,機場交通中心、S1線計劃與合肥機場T2航站樓同步投入使用。
從規劃上看,包含新建17.52萬平方米綜合交通中心,配建5.4萬平方米的陸側配套用房。其中,綜合交通中心上蓋工程2.4萬平方米、旅客過夜用房3萬平方米。綜合交通中心下方是2.5萬平方米的合肥新橋機場綜合交通中心同期實施的S1線明挖土建工程,內設站廳、站臺及軌行區(簡稱S1線T2航站樓站)和7.64萬平方米的合肥經新橋機場至六安城際鐵路新橋機場站先行工程(簡稱為合新六機場站先行工程)。
規劃效果圖
“工程地上總共有七層,地下有三層,功能上可實現城市軌道、城際鐵路、機場高速和候機換乘。”合肥機場改擴建指揮部GTC項目負責人介紹,整個工程是由復雜的建筑群構成。根據結構布局,城際鐵路線分布在地下三層,地下一層、二層是城市軌道,綜合交通中心則貫穿地上地下實現多種交通方式換乘。
項目效果圖
該負責人表示,這項綜合交通樞紐項目,是安徽省目前已建公共建筑單體項目中,地下建筑體積最大(約270萬立方米)、基坑深度最深(近36米)的項目,隔振處理、拆換支撐體系、測繪體系等極為復雜,其施工難度在全國同類型項目中也不多見。
機場綜合交通中心項目建成后,通過建設空地軌一體化的綜合客運交通樞紐,“無縫銜接”、“高效換乘”,有助于完善合肥立體交通體系,更方便快捷地服務市民乘客出行。不僅完善了合肥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同時也有效促進了合肥、淮南、六安等周邊城市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與發展。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通訊員 沈燕華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