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2022年6月底,合肥市面向2022年畢業的高校畢業生,招聘社區“小管家”。一年多來,這些“小管家”的工作情況如何?近日,記者采訪了部分“小管家”,發現他們選擇的道路各有不同:有的工作越來越得心應手,會繼續做好“小管家”;有的雖然仍在崗位,但同時也在準備考公、考編;有的則已經離職,進入了新的工作單位,或是專心準備考研。
得心應手繼續做好“小管家”
小李是合肥市包河區某社區“小管家”,在社區工作的一年多時間里,他參與過疫情防控、文明創建、征兵等工作,目前在社區的城市管理部門,并同時負責一個小區黨支部的相關工作。
“來社區之前,我在包河區人力資源市場做信息員,平時接觸到的各類招聘信息比較多。”小李告訴記者,當時臨近畢業,他經常關注各類招聘信息,看到合肥市面向應屆畢業生招聘社區“小管家”后,決定試一試。“我一直在學校上學,沒有接觸過社會,社區工作是一個接觸百姓、了解社會的好機會。”小李說,再加上自己就住在包河區常青街道,“家門口”上班很方便。
不過,在社區工作一段時間后,小李發現和最初的想象還是有些不同。“盡管我們出去工作的時候都戴著工作證,但可能是我們比較年輕,有一些居民會質疑我們的身份。”時間長了,居民們對社區“小管家”慢慢熟絡起來,彼此之間的溝通也順利多了。
小李說,作為一名社區“小管家”,他的工作越來越得心應手,一年多來,自己的實踐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提升了許多,家人朋友也都感覺到了他的成長。“不管是‘小管家’的工作內容還是社區的工作氛圍,我都適應得很好,從目前來看會繼續堅持下去,做好本職工作。”
在崗一天就干好一天
大學畢業后,小袁就成了一名社區“小管家”,回想剛接觸這份工作時,她認為最難的就是學習如何與居民溝通。
“我們都有對應的業務口子,我主要是負責殘聯、公租房等工作。”小袁說,就以公租房為例,由于申請公租房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不少居民對政策不太了解就申請,常常要花很多時間和他們解釋。小袁認為,基層工作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和居民的溝通難,“雖然受過不少委屈,但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得到了鍛煉和磨礪。”
由于不是合肥本地人,小袁一直在合肥租房子住,“剛開始租的房子比較小,現在又換了一處大點的,工作一年多來基本沒有存到錢。”小袁說,基層工作可以積累經驗,也讓她練就了一顆堅強的心,她很珍惜“小管家”這份工作,“以前我遇到一點小事就會糾結、傷心,現在抗壓能力強了很多。”小袁告訴記者, 自己是一個比較務實的人,既然現在還在“小管家”的崗位上,就會盡心盡力做好每一件事,
“我的專業是英語,工作之余,我重新拾起了書本。”小袁說,才大學畢業一年多,自己還很年輕,以后準備考教師資格證,或者考公、考編,以后如果有更好的機會,不排除尋找更好的出路。
已從崗位離職者未來方向不一
“說實話,大學畢業之前,我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沒有概念,錯過了一些校招,后來看到社區‘小管家’的招聘信息,我就報名了。”小劉說,由于自己不太適應“小管家”的工作,考慮再三后決定辭職,目前一直在家準備考研。
今年5月,小吳也從原先的工作社區離職了。“從報考‘小管家’到最后錄取,整個過程都挺順利的。”小吳說,進入崗位后,她參與了疫情防控,體會到基層工作人員的辛苦,后來,她隨著社區的前輩們下網格、組織各種活動,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大學時接觸的都是書本知識,只有進入社會才能得到實踐。”小吳說,自己平時話不多,有些“社恐”,成為“小管家”之后,她不得不與居民溝通,慢慢地開朗了很多,并且學會了處理問題的許多方法。
“我是在蕪湖讀的大學,那里有不少朋友和親戚,他們有時候會鼓勵我,讓我多出去闖一闖。”小吳說,現在自己在蕪湖市一家企業做人事工作已經2個月了,“有了社區‘小管家’的工作經歷,面對新的崗位適應很快,之前學習到的那些處理問題的方法對現在很有幫助。”小吳告訴記者,雖然社區“小管家”的工作比較穩定,但是作為年輕人,她還是想有更多的上升空間,多嘗試不同的工作,“就像我現在從事的人事工作,也分為招聘、培訓、人力資源規劃等不同的模塊。”小吳說,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她想看看自己對哪個模塊感興趣,今后可能會朝著相應的方向發展。
大部分“小管家”仍堅守崗位
2022年6月底,合肥市面向2022年畢業的高校畢業生招聘社區“小管家”,當年8月起,這些“小管家”們陸續上任。
據了解,合肥市招聘社區“小管家”主要是專職做好信息收集、助殘助老、信訪調解、平安建設、文明創建等小區治理工作,也為建設一支結構合理、來源廣泛、素質優良的專業化、職業化社區工作者隊伍,提供了源頭活水。
為了幫助這些社區“小管家”更好地適應崗位,許多社區通過理論培訓、師傅幫帶、輪崗鍛煉等途徑,完善“小管家”的培養管理機制,同時通過談心談話等方式,了解“小管家”的思想動態,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難。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有的社區去年招聘的“小管家”全部在崗,有的社區有一兩名“小管家”離職,從整體上來看,大部分“小管家”仍然在崗。
以合肥市包河區為例,根據公開報道顯示,去年該區最終有358名“小管家”赴社區任職。一年多來,這些“小管家”積極發揮學歷高、有激情等優勢,在街道社區疫情防控、基層治理、信訪維穩等基層一線崗位上發揮著大作用。從目前的統計數據來看,包河區在職“小管家”近300人,有幾十名“小管家”通過公務員招考、學歷提升等方式離開了這一隊伍。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