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自今年入伏以來,氣象部門連續發布高溫預警,隨著空調降溫等負荷的持續增長,電網安全平穩運行或將面臨一定壓力。
如果出現長時間35度以上,用電負荷持續不斷攀升,合肥市將采取什么措施保障供電?不少市民都對此提出疑問。8月1日,大皖新聞記者走進合肥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實地采訪,了解迎峰度夏負荷管理工作。據悉,合肥今夏將優先保障重點企業和普通市民用電需求。
“5G+量子”,虛擬電廠“削峰填谷”保穩供電
8月1日,在合肥供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工作人員通過合肥虛擬電廠系統向全市蔚來換電站、多個大型購物中心能源系統、新能源汽車充電站下發負荷調整測試指令,15秒內負荷側收到指令并反饋。
“虛擬電廠是一套智慧用電管理系統,將分散于不同地點的分布式光伏、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站等用戶側負荷聚合起來,實現負荷高峰或低谷期的電力供需平衡。”國網合肥供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班員汪坤告訴大皖新聞記者,截至今年6月底,合肥電網虛擬電廠系統累計接入負荷容量達24萬千瓦。今年5月初,合肥供電公司在國內首個將“5G+量子”技術融合于合肥虛擬電廠,進一步提升今夏供電可靠性。
“5G技術使得合肥虛擬電廠系統負荷調控速度由過去的90秒左右縮短至15秒內,‘量子加密’技術大幅提升負荷調整指令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和電網抗擊自然災害能力。”汪坤表示,迎峰度夏期間合肥虛擬電廠系統將適時啟動,發揮“削峰填谷”作用,確保城市平穩供電。
提前預測,全省首個電力防汛預警平臺啟用
夏季是強對流天氣易發季節,電力防防汛也是重點工程。8月1日當天,大皖新聞記者走進全省首個電力防汛預警應急管控平臺監測大廳。
通過管控平臺,記者清晰地看到合肥市實景地圖。在這“一張圖”里,多圖層展示全市所有139座變電站、3253座開閉所地理位置和上級電源點、服務用戶等信息。86座雨水泵站地理位置,防護區域、泵站排量、上級供電電源,全市所有水系和路網等信息。
“這個平臺能多圖層顯示全市所有變電站、開閉所、雨水泵站,水系和路網的信息,不間斷更新72小時氣象信息。”國網合肥供電公司變電運維中心值班員朱勇介紹,該平臺接入電網、氣象、市政基礎信息,平臺建立城市暴雨內澇預測計算模型。
一旦發生強降雨,平臺結合汛期發展情況,24小時不間斷修正計算模型,模擬未來一段時期可能將受災區域,及時向變電運檢、配電運檢、電力調度等相關專業發送預警。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輔助運維人員遠程進行應急物資和搶修人員配調,依次提供“防汛裝備啟用、變電站防御堅守、重要負荷轉移、設備緊急拉停、緊急避險撤離”等解決對策,將為今夏城市安全供電增添一份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平臺還動態更新城市水系、地理環境等變化情況,為未來城市新變電站和開閉所的選址提供參考依據。
24小時輪值,優先保障重點企業和普通市民用電
如果出現長時間35度以上、甚至40度高溫天氣,用電負荷持續不斷攀升,合肥市將采取什么措施保障供電?入夏以來,不少市民都對此提出疑問。據了解,今年合肥市也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合肥供電公司于今年6月配合合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完成《合肥市2023年電力迎峰度夏負荷管理工作方案》的編制工作,今夏將優先保障重點企業和普通市民用電需求。
此外,合肥深度摸清全市4021家工商業企業、557家企事業等用戶的負荷及光伏、儲能、充電樁等資源情況,科學編制今夏負荷管理方案。
“今夏合肥市首次將‘六保’范圍以外的4089家工業用戶、大型商業客戶納入負荷管理。一旦出現可預見短時電力短缺,將提前告知參與單位,逐級依次執行,并留有一定裕度。”合肥供電公司營銷部副主任趙楓介紹,該公司配電自動化系統通過電力大數據“超前一步”快速研判、隔離故障點,系統自動派單至最近的“網格化”搶修點,工作人員24小時輪流值守,快速趕赴現場消除隱患,大幅提升了故障處置速度和效率。
今年計劃投產8座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
“根據往年經驗,合肥電網夏季最大負荷一般出現于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這段時期。”合肥供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副主任王洪波介紹,2023年,合肥電網共規劃52個大中型電網建設項目,計劃投產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8座,新增變電容量1923兆伏安,線路332.7公里。
為確保今夏高溫大負荷期間供電更平穩,7月1日前迎峰度夏建設項目“先行一步”投運。“今年以來,大圩、百大物流園、廬城、田埠、濟水路、候店6座變電站先后送電,合肥電網新增電力容量980兆伏安,規模創近年來新高,有力地保障今夏乃至未來一段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用能需求。”王洪波說到。
據悉,迎峰度夏期間,合肥電力調控中心將24小時監控電力供需平衡情況,加強對重點變電站、線路的負載分析,不間斷優化調整運行方式,全力保障整體大電網安全平穩。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通訊員 李巖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