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一間不足5平方米的小店、兩夫妻從日到夜的忙碌,這是合肥一家卷餅店店主亢金明的日常生活。然而,就是在這小小的卷餅店里,毛筆、墨汁、紙張一應俱全,不忙的時候,他常常“窩”在角落,研究書法的抑揚頓挫。懷揣著對書法的熱愛,亢金明將生活與夢想合二為一。
學習書法比做卷餅的時間還要久
“來一個9塊錢的卷餅,不要辣椒,待會我老婆過來拿。”“確定嗎?她每次買卷餅都是放辣椒的。”亢金明的卷餅店位于合肥市廬陽區三孝口街道七桂塘菜市場西門,每天早上六點準時營業,直到晚上10點才關門,許多街坊鄰居都是他的老顧客。時間久了,每個人的口味他都能記得個大概。
和附近的其他小吃店不同,他的卷餅店里不僅有卷餅香,還充滿了墨香。別看只有幾個平方,亢金明盡量合理利用:前方是做卷餅的操作臺,后面的架子上則擺著墨汁、毛筆,是他空閑時的練字區。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店鋪的墻面,悟禪、風生水起、茶道、清風竹影、九萬里風鵬正舉……貼滿了他平時所寫的書法作品,就連店里的價目表也都是他自己寫的。
亢金明是宿州人,1994年開始在合肥做卷餅,如今已近三十個年頭,而他練習書法的時間更早。
“我是從小學三年級學書法的,啟蒙老師是咱們村里的一名老秀才。”亢金明說,老秀才的楷書寫得特別好,自己空閑的時候常常跟著他學楷書。后來,亢金明得到了一本顏真卿的字帖,被他視為珍寶。“那個年代連最基本的吃飽穿暖都成問題,更別說學書法了,沒有紙,我就用廢報紙,沒有墨汁,我就用鍋底灰加點水,對著顏真卿的字帖一遍一遍練習。”因為熱愛,亢金明從來不覺得辛苦,他的書法進步也很快,十一、二歲時,每逢過年,村里一半以上的春聯都由他代寫。
亢金明和妻子在卷餅店里忙碌。
閉店后才能專心沉浸書法世界
因為字寫得不錯,在親戚的介紹下,高中還沒畢業的亢金明來到了合肥,在一家單位做文字工作、編輯書籍,結識了一些書法家。后來,由于種種原因,他沒能繼續從事這份工作。
“我的妻子也是宿州人,她和父母來合肥比較早,當年做的就是這種小吃生意。”亢金明說,為了扛起生活的重擔,他開始跟著岳父學做卷餅。之前,他和妻子擺了十幾年夜市,后來才在這里租了一間店鋪。“這么多年來,她每天都要比我早起一個小時,準備好制作卷餅所需要的各種配菜。”亢金明告訴記者,顧客多的時候,妻子都在店里幫忙,清閑的時候,還得回家繼續洗菜、炒菜,很少有休息的時間。
即使如此繁忙,亢金明還是一有空就練習書法。“你看,這里有一塊板子,把它放在冰柜上就成為一個簡單的書桌。”亢金明說,冰柜對面還有一個矮矮的小桌子,也能用來練字。不過,白天寫字經常會被顧客“打擾”,只要有生意,就得放下手中的毛筆。晚上閉店之后,就是屬于他自己的書法時間,常常一寫就到了深夜。
“在我店里貼的這些作品,你們肯定以為都是我最滿意的作品,其實并不是這樣的。”亢金明笑著說,這些都是他不滿意的“廢品”,特意貼在店里方便自己“挑毛病”,每隔一段時間還要進行更換。“練習書法的時間越久,越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如果仔細研究書法家的作品,他的每一個筆畫、每一個頓挫都是有講究的,需要不斷模仿、學習,甚至是形成自己的風格。”亢金明說,在眾多字體中,他最喜歡的是行書,“行書靈活多變、有氣勢,能夠很好地表達和宣泄作者的感情。”
做好卷餅、寫好書法、快樂生活
前幾天,一對住在附近的老夫妻送給亢金明許多書法本,這讓他很是感動。不僅如此,廢棄的單據、不用的煙盒,都能被亢金明拿來寫字。這不,他平時喜歡寫一些書法小卡片送給顧客,就是寫在煙盒上的。
“有的顧客學過書法,或者對書法感興趣,就會和我多聊幾句,所以我準備了很多書法卡片用來贈送。”亢金明說,有時候也有家長帶著孩子特意向他要一些卡片,鼓勵孩子好好學習,每天都能送出去不少。
通過這種方式,他結識了不少“同道中人”,遇到一些好的書法作品,他們還會互相分享。“每個人的風格不同,具有自己的個性,大家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共同欣賞書法的美。”
亢金明向記者介紹自己的作品。
擁有扎實的書法功底,卻一直在做卷餅。經常有人問他,有沒有后悔?想不想專心從事書法?但對于亢金明而言,做卷餅和寫書法并不沖突,反而是相輔相成的。
“我靠著賣卷餅支撐起了一個家庭,現在兒子已經成家立業了,小女兒在上初中。”亢金明說,女兒非常喜歡漫畫,常常為了完成一幅畫,能在書桌前畫到半夜,就像自己對書法的癡迷一樣。
“做卷餅和寫書法都是我喜歡的事,干自己喜歡的事是一種享受。”亢金明說,練習書法非常磨煉心性,這么多年來,他從來不刻意追求什么,而是喜歡一切順其自然。“我不會放棄做卷餅,反而給自己定了目標,那就是要做50年!”亢金明說,現在離這個目標還差20年,在未來的20年里,他會做好卷餅、寫好書法,在快樂生活的同時,為周邊的人們帶去正能量。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