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7月11日上午8:10,社工琚老師推開“兒童之家”的大門,已有不少小朋友在等待了。見到琚老師,孩子們立刻跑到老師身邊,大聲喊著“老師好”。合肥市陳村路社區“兒童之家”暑托班主要面向一到六年級的小朋友開展。今年暑期正式開課以來,已有近20名小朋友在這里學習書法、樂器,并接受安全培訓和紅色教育。
小朋友們專心練字。
從零到一,一手建起“愛心班”
今年是琚老師成為社工的第五個年頭,也是她獨立負責陳村路社區兒童之家的第三年。
采訪中,琚老師用“極度內向”來形容自己的過去,這令記者感到十分詫異。眼前的琚老師笑容滿面,對待孩子們時和藹可親,面向家長們則侃侃而談,完全看不出絲毫“內向”的影子。觀察到記者驚訝的神情,琚老師笑著說:“這是孩子們帶給我的轉變。”
畢業后的琚老師從事著專業對口的互聯網相關工作。一次偶然的機會使她接觸到了志愿公益服務,在和孩子們打交道過程中,她感受到了孩子們的天真活潑與家長們的真誠善良。通過一次次的接觸逐漸放開自己,性格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成為了如今在學生和家長心中豁達開朗的琚老師。
因為自己曾經是個內向敏感的人,所以琚老師更能理解班里性格內向的孩子,總能敏銳地發現他們波動的情緒,貼心地上前問候安撫。很多孩子在她的引導下變得活潑起來。每當看見曾經靦腆害羞的孩子熱情主動地向她問好時,琚老師總會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
正是在這種情感的驅使下,2018年,琚老師辭去了互聯網企業的工作,成為一名社工,全身心投入到社區“兒童之家”的建設中。
2020年5月,陳村路社區的“兒童之家”開始建設,琚老師成為了這個新家的負責人。剛來的時候,“兒童之家”空蕩蕩的,沒有任何設施與裝飾,沒有老師和志愿者幫忙,也沒有居民知道這里有一個“兒童之家”可以托管孩子。
為了早日幫助居民照看孩子,琚老師自己動手裝飾墻面、準備設施。她還四處招募一起工作過的志愿者們,極力邀請他們來為孩子們上課。為了能讓更多人知道“兒童之家”,琚老師在每個網格群里宣傳服務信息。為了滿足更多家長與孩子們的需求,她絞盡腦汁設計課程……
很快,居民們便了解到陳村路社區有個地方可以托管孩子,越來越多的孩子跟隨家長來到這里,認識琚老師,結識新朋友,培養好習慣,學習新知識。原本空蕩的處所,如今回蕩著孩子們的笑聲。
參加暑托班,孩子們很開心。
不負期望,今夏教好小朋友
7月11日,陳村路社區的暑托班正式開課,第一天上午開設的課程是書法課。教室里,一位頭發斑白的老師站在教室前,一手拿著白紙,一手舉著鉛筆,投入地給孩子們講解著書法歷史。孩子們則乖乖地坐在小板凳上,瞪著大眼睛,聚精會神地聽著老師娓娓道來。
書法課是由范老師教授的,他是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很早之前便投入公益事業,在各個社區“兒童之家”為孩子們教授書法。2020年9月,琚老師剛剛建立起陳村路的服務點,缺乏志愿者老師,這時她想起了曾經的“老搭檔”范老師,于是誠懇地向范老師發出了邀請,希望他能加入新服務點的志愿工作中。范老師雖然住得離陳村路社區比較遠,來回交通不便,但他依然答應邀約前來授課。之后三年里,他成了這里固定的書法老師,從拿筆姿勢開始教起,帶領孩子們寫好中國字。
除了書法課,“兒童之家”的固定課程還有樂器課。起初在確定樂器種類時,琚老師很頭疼,她既想給孩子們帶來音樂啟蒙,又不希望所學樂器太貴給家長們帶來經濟負擔,還擔心樂器太難讓孩子們對音樂望而卻步。在和授 課老師衛老師多次討論后,他們決定教授尤克里里。尤克里里又被稱作“夏威夷小吉他”,其外形、演奏方法和音色都與熱門樂器吉他比較相近,但價格卻遠低于吉他,且方便攜帶,容易上手,對于孩子們來說“啟蒙”比較合適。說起辦學的困難,琚老師苦笑著說:“其他的我們都能克服,要是能多來一些志愿者就好了。”由于志愿者老師不夠,非固定課程的難題就交給了琚老師一個人。她積極利用身邊資源,聯合家長策劃安全科普講座,引進樂高集團的環保課程,安排紅色電影教學,盡可能讓孩子們收獲一個豐富的暑假生活。
循循善誘,樂見孩子新變化
提到孩子們的表現,琚老師臉上的笑容立刻增多了,彎彎的眼睛里閃著光。
鈴鐺是一個性格內向的女孩兒。第一次來到“兒童之家”時,她才上幼兒園小班,一個勁兒地躲在媽媽身后不敢出來,害羞得說不出一句話。琚老師看到后,立刻記下了這個靦腆的女孩兒,在課間主動找她談心,安排外向的小朋友帶她玩,還經常與鈴鐺的家長溝通,鼓勵他們多帶孩子參加活動。三年下來,如今快要上小學的鈴鐺已然是個活潑外向的小姑娘。現在的她不會像以前那樣要求家長留下來陪著她上課,見到琚老師還會掰著手指頭介紹自己的新朋友。
黃凱瑞總是第一個到達“兒童之家”的孩子,他興奮地向記者介紹:“我上了寫字課、拼音課、樂高課、跳繩課,我最喜歡跳繩課,因為跳繩可以鍛煉身體……”說完他一溜煙地跑回書法教室,坐在座位上繼續認真寫起字來。
孩子們不僅在“兒童之家”里活躍好學,也將學到的好習慣帶回家里。第一個學期結束后,有家長向琚老師反饋,孩子在家里玩完玩具后會將其放回原位并整理,說是在“兒童之家”學到的;還有的孩子在外面學會交朋友,不再像原來那么內向……這些喜人的反饋都讓琚老師感到無比振奮,臉上綻放出欣慰的笑容。
琚老師的辦公桌上放著一顆塑料珠寶,那是“兒童之家”一個孩子送給她的禮物。孩子說,要把自己最喜歡的寶貝送給老師。這顆不起眼的塑料珠寶一直被琚老師珍藏著。每次看到它,琚老師都會覺得辛苦沒有白費,她要繼續把“兒童之家”建設好,使其真正成為每一個兒童的“家”。
大皖新聞首席記者 朱慶玲 攝影報道 實習生 徐亞婕 司雪晴 通訊員 李煒建 季云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