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近日,合肥南站聯勤指揮中心上線橋梁道路狀況監測預警系統,填補人工巡查監控的“盲區“,工作人員可以通過該系統查看前往合肥南站各高架橋道路”心電圖“,實時掌握橋梁動態信息。
近日,合肥接連發布暴雨藍色預警,而每逢遇到這樣的極端天氣合肥南站聯勤指揮中心的工作人員都會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據聯勤指揮中心工作人員介紹,以往在應對惡劣天氣情況時,只能通過人工巡查的笨方法將隱患逐一排查,“只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在南站進出高架橋上不間斷的來回開車巡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就在近日,合肥南站聯勤指揮中心在其監測系統中新上線了“橋梁道路狀況監測預警系統,記者了解到該系統可以監測到橋梁道路的區域的空氣濕度、溫度、覆冰覆雪厚度、水膜厚度以及濕滑系數等,并且每分鐘都會進行數據的實時更新。
該系統通過安裝的高精傳感設備,形成感知物聯網,能夠對進出南站的橋梁道路環境進行實時監測。監控管理人員可通過移動設備隨時查看橋面動態信息,做到24小時實時監控,第一時間采取措施處置應急事件。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新系統一旦發現有關數據超出正常閾值就會向后臺發出預警,他們在收到預警后便可以精準定位做好安全預案,“新系統上線極大地節省了我們的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以往雨雪天氣出動大量人員巡查的情況將不復存在。”
合肥南站聯勤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已在合肥南站上西落客平臺跨越徽州大道的鋼箱梁段高架橋,以及南站的橋梁最高點兩處最容易發生積水、結冰的區域裝設傳感器并接入包河區網格中心大共治平臺,“如果南站的橋梁出現結冰預警,也可以為區內其他易結冰區域提供警示。”
記者了解到,合肥南站聯勤指揮中心也在不斷探索將數字化智能監測引入日常管理工作中,以提升橋梁日常巡檢、養護的時效性、準確性、效益性,實現公路橋梁安全檢測常態化、長效化,有效彌補了人工巡查的弊端。
大皖新聞記者 孫召軍 攝影報道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