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2023年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進一步增進兒童青少年對優秀文化遺產的認同和了解,合肥市廬陽區利用轄區豐富文旅資源開展多樣活動,讓文化遺產“活”起來,“亮”起來。
近日,合肥市四河小學聯合合肥市文物保護中心,組織學生來到位于廬陽區的一處考古發掘工地,開展“走進田野‘鏟’釋合肥——考古體驗活動”,合肥市文保中心工作人員以“陶片和瓷片知識”為切入點,向學生們介紹陶、瓷器知識,讓學生通過觸摸和對比,嘗試識別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陶、瓷片。同時,引導學生在現場專門劃定的“考古體驗區”表土層體驗考古發掘作業,近距離感受考古的魅力和樂趣,向學生普及文物保護理念。
合肥市文保中心工作人員向學生介紹陶、瓷器知識。胡宏浩 攝
“以前都是在博物館里見識文物、解歷史,今天第一次走進考古發掘現場,體驗到考古叔叔阿姨的辛苦和不易,更感覺到這些文物離我們那么遠又那么近,值得被探索,也應當被保護!”學生宋靈犀感慨地說。
與此同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合肥市主場活動在三十崗鄉景賢書院舉行,位于此處的廬陽區非遺傳承基地正式揭牌。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廬陽區非遺文創產品包裝設計大賽落下帷幕,獲獎作品出爐,其中,由合肥工業大學在校研究生李祥設計的《馬派皮影文創禮盒》獲得一等獎。“作為一名在校研究生,我對非遺文化一直很感興趣,持續追蹤了廬陽區的省級非遺項目馬派皮影,想讓更多人特別是兒童青少年了解并喜愛這項技藝。”李祥表示。
馬派皮影進校園。胡宏浩 攝
近年來,廬陽區積極整合轄區三國歷史文化、省市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改造提升后的城市街巷等文旅、文物資源,持續豐富學校教育和校外培訓內容,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文化遺產故事,促進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長。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通訊員 王凱 程靜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