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為六十五周歲以上老年人建立個人健康檔案,提供每年一次的免費常規體檢;居家養老服務用房和設施應當設置在三層以下,方便老年人出入和活動;對于獨居、空巢、留守等特殊困難老年人,每周開展一次探訪……為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水平,保障合肥市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從現在起至2023年5月30日,《合肥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面向公眾征求意見,該征求意見稿共四十四條,涉及居家養老服務內容、服務設施建設等內容。
六十五周歲以上老人 每年或有一次免費常規體檢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合肥市60周歲及以上人口143萬,占常住人口比重達到15.26%。2022年底,合肥市60周歲及以上人口151萬,占常住人口比重達到15.74%。
《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提出,要為六十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方面的便利服務;為六十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費進入公園、公共博物館(院)、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美術館等休閑優待服務;為六十五周歲以上老年人建立個人健康檔案,提供每年一次的免費常規體檢,為特困供養老年人提供免費醫療護理服務;為七十周歲以上行動不便、患病殘疾老年人提供上門辦證和公證服務;為八十周歲以上高齡老年人發放高齡津貼;為一百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建立長壽檔案,發放長壽保健費等服務。
《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還包括了特別條款,計劃逐步擴大執行獨生子女政策和屬于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對象的老年人享受居家養老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建立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聯系人制度,實施定期探訪,提供關愛服務。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老年人申請入住政府投資興辦的養老機構,應當優先安排入住。
養老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可納入基本醫保定點范圍
《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新增了醫保部門職責,市、縣(市)區人民政府醫療保障部門應當完善基本醫療保險社區用藥報銷制度,將居家養老醫療納入社會基本保障的范圍;將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按照規定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同時,逐步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為符合條件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提供資金和服務保障。
人社部門職責則要為長期在家照顧失能老年人的贍養人、扶養人或者雇傭人員,提供免費護理培訓;將居家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納入人才教育培訓規劃,建立居家養老服務人才實訓基地,提升養老服務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支持養老服務技能教育,將居家養老服務人員技能培訓納入城鄉就業培訓體系,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實行從業人員等級評定制度,逐步完善居家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的評價和激勵機制。
居家養老服務機構應當與接受服務的老年人或者其贍養人、扶養人簽訂服務協議;制定個性化服務方案,明確服務內容、權利和義務、違約責任等事項;建立服務檔案,公開服務項目、服務內容、收費標準和投訴舉報電話等,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
居家養老服務用房和設施應當設置在三層以下
根據規定,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包括城鄉養老服務中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綜合體、老年日間照料中心、老年活動中心、呼叫中心、互聯網平臺、社區食堂、助餐點、助浴點、農村幸福院、老年學校、家庭養老床位等。居家養老服務用房和設施應當設置在三層以下,方便老年人出入和活動,滿足通風和日照等條件。居家養老服務設施應當向老年人免費開放;居家養老服務設施中的收費類項目,應當按照規定收取并公示。
其中,新建住宅區應當按照每百戶使用面積不少于三十平方米、單體面積不少于三百五十平方米的標準配置居家養老服務用房。占地面積較小的住宅小區,可統籌多個小區規劃配置養老服務設施。已建成住宅區應當按照每百戶使用面積不少于二十平方米的標準配置居家養老服務用房。農村社區應當按照每百名老年人使用面積不少于一百平方米的標準配置養老服務用房。
對于符合條件的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用水、用電、用氣、用熱價格應當按照居民生活類價格執行;有線電視基本收視費、電話費、寬帶網絡使用費應當減半收取,有線電視、電表、水表安裝應當按成本價收取。
對于獨居、空巢等特殊困難老年人每周一次探訪
《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提出,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設覆蓋城鄉、布局均衡、方便可及、多元主體參與的老年助餐服務網絡。根據轄區老年人口規模、就餐需求、服務半徑等因素,在城市社區建設十分鐘就餐服務圈。在農村,優先在留守老年人多、居住比較集中的行政村或自然村布點,方便經濟困難、獨居、空巢、高齡等特殊老年人用餐。
同時,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依托社會工作站、社區養老服務站等,實施分層分類的探訪制度。對于獨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殘、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難老年人,應當每周開展一次探訪。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全市統一的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實現養老服務信息共享。鼓勵社會力量建設養老服務信息化系統,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呼叫、應急救援、遠程照護、居家安全監測等服務,并接入市、縣(市)區智慧養老服務平臺。
此外,推動長三角區域養老服務一體化發展,建立區域養老服務協作協商機制,推進資源互補、信息互通、市場共享、標準互認。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提醒:
從現在起至2023年5月30日前,您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提出意見:通過信函方式寄至合肥市廬陽區六安路221號市司法局(立法處);通過電子郵件將意見發送至hfsfjlfc@163.com;通過合肥市司法局網站互動交流—征集調查模塊或微信公眾號直接留言。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