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作為全國46個首批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的重點城市之一,合肥全面建立分類工作體系和機制,成效顯現。4月22日,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該區建成垃圾分類集中投放站391座,覆蓋居民家庭15.37萬戶,實行垃圾分類公共機構104家。該區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集中定時定點投放,逐步撤銷單元門前垃圾桶。
根據國家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部署,生活垃圾實施強制分類。通過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四個環節,全面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在發達國家,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起步較早,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體系。
在合肥市,居住小區、菜市場、黨政機關、社會團體、學校、企事業單位以及辦公場所實行“四分法”,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機場、公交場站、文化體育場所、公園廣場、商業設施等公共場所實行“三分法”,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但上述場所內有食堂和餐飲企業的實行“四分法”。
垃圾分類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合肥經開區負責人表示,2009年該區生活垃圾總量為4.01萬噸, 2018年達到最高峰為20.9萬噸。此后。盡管常住人口持續增加,但年垃圾產生量保持穩步下降態勢,相比最高峰減少了近5萬噸,充分說明實施垃圾分類達到了減量化、資源化的預期。
社會學家表示,要讓家家戶戶改變傳統生活習慣,絕非易事。如何讓“要我分”變“我要分”,需要相關部門的努力。物業服務企業作為居民小區垃圾分類的責任主體,發揮了巨大作用,做出了積極貢獻。相關部門對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成效突出的物業服務企業、勸導員和居民進行表彰,將發揮積極示范引導作用。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通訊員 方露 簡傳亞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