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是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基礎工作,關系到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形象。12月23日,記者從淮南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了解到,截至2022年11月底,該市已在8個街道34個社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83個居民小區、6.48萬戶居民、112所學校、168家公共機構參與分類,建成智能化生活垃圾分類房(亭)99座、人工垃圾分類亭233座,投入分類運輸車輛363臺,采用智能投放和人工投放結合方式鼓勵、引導居民參與分類投放,垃圾分類正引領著低碳生活新時尚。
據介紹,推行生活垃圾分類,事關群眾生活環境改善,事關綠色可持續發展大局,更是社會文明程度提升的重要體現。近年來,淮南聚焦關鍵環節和突出問題,以釘釘子精神做實做細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逐步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體系。目前,淮南市建有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2座,設計日處理能力2500噸/日,今年7月1日已實現全市原生垃圾“零填埋”,焚燒處理能力位居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建成運行廚余垃圾處理設施,日處理能力100噸,廚余垃圾二期項目已立項,正在環評公示,后續可增加廚余垃圾日處理能力300噸;協調推進有害垃圾(危廢)無害化處理廠1座,有害垃圾日處理能力30噸,加快補齊淮南市垃圾分類覆蓋率低的短板,今年利用亞行貸款資金,采購了垃圾分類收集站50座、分類亭400座、垃圾分類桶4300個。目前,設施正在逐步建設中,各區基本完成對上述設施的選址布點、地面硬化、預留上下水等前期基礎工作,待設施全部建成后,可大幅度增加淮南市居民小區生活垃圾投放點(站)數量,提升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并實現一個市轄區即大通區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大皖新聞記者 張安浩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