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接到自稱“某平臺客服”的電話,市民徐先生慌了神,因擔心曾經辦理的網絡貸款影響個人征信和家人,隨即按照“客服”提示,將個人賬戶內的余額“清空”,并轉入一個“安全賬戶”,卻發現遭遇了詐騙。合肥警方提醒,打著“征信修復”“征信鏟單”“征信洗白”等旗號,宣稱可刪除、修復個人信用報告中的不良信息,實際都是詐騙,市民須提高警惕。
“征信修復”“征信鏟單”等是詐騙
近日,市民許先生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某白條”的客服,表示許先生曾通過網絡貸款平臺有過借貸行為,現需要對其名下的貸款賬戶進行清理,否則將影響個人征信。不僅會對個人消費、出行產生嚴重影響,還會影響子女上學和就業。
許先生因經營業務需要,確實曾辦理過網絡貸款,一聽會帶來這么多不良影響,頓時緊張起來。這時,對方很“貼心”地介紹,只需要把與當時進行網貸的關聯銀行賬戶內的余額“清空”,并將資金轉入一個“安全賬戶”就能清理之前的貸款記錄。
許先生信以為真,在對方的“指引”下一步步走入陷阱,連續多次將賬戶內的資金轉入對方提供的陌生賬戶,隨即發現錢款無法退回,才意識到自己被騙。
合肥警方介紹,“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俗稱“征信系統”,由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建設、運行和維護,受中國人民銀行監督管理,依法提供個人信用報告和企業信用報告查詢服務。根據有關規定,信貸機構應當準確、完整、及時地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報送個人信用信息。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中的信息除非確有錯誤、遺漏,否則不能更改、刪除。
警方提醒,打著“征信修復”“征信鏟單”“征信洗白”等旗號,宣稱可刪除、修復個人信用報告中的不良信息,實際都是詐騙。
對個人信用報告有異議,該如何處理?
根據《征信業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信息主體認為信用報告展示的個人信用信息存在錯誤、遺漏的,有權向報送其信息的信貸機構或當地人民銀行征信查詢網點提出異議,要求更正;信息主體認為報送其信息的信貸機構侵害其合法權益的,可以向所在地的人民銀行派出機構投訴,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征信異議、征信投訴均不收取任何費用。
警方也表示,信用報告是個人的“經濟身份證”,對每一個人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應該關注自身信用記錄,應樹立守信意識,養成良好的消費還款習慣,如因本人原因未及時償還貸款、信用卡欠款等,產生逾期記錄,應及時還款,終止不良行為。
大皖新聞記者 趙琳 通訊員 合公新 實習生 管禮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