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有這樣一類群體,他們無法與人進行正常的語言溝通,缺乏社會交往的能力,他們有個獨特的名字,叫孤獨癥者,又稱自閉癥者。不過在繪畫、唱歌、做手工等某些領域,他們卻有相應的專長和成長空間。24歲的孤獨癥者小星在合肥市廬陽區暖陽輔助工坊(下文簡稱暖陽工坊)工作,他愛好豐富,平時喜歡抄歌詞,抄乘車路線、做手工和畫畫等。3月17日,大皖新聞記者前往小星的工作地點,探訪了他和同伴們的工作環境并互動交流。
工坊內,員工們正在工作
暖陽工坊位于合肥市金池路與天水路交口西南角廬陽區百幫創業園內,專門為孤獨癥等成年殘障者提供輔助性就業和日間照料等服務。3月17日上午,大皖新聞記者走進暖陽工坊,觀察到右側分為四個工作間,里面坐滿了員工,每個人正在從事著同一個訂單的不同生產步驟。
“這一排是我們的四個工作間,這里有40名員工。”負責暖陽工坊的張克娜老師介紹,平時工坊會承接一些公司的外貿訂單,比如包裝小裝飾品這種簡單的手工活,老師會把制作流程分解,然后一步一步指導員工制作。
廬陽暖陽工坊工作間內,員工在工作。
左側則是員工們平常休息鍛煉的活動室、電子閱覽室和心理咨詢室。因為暖陽工坊的員工多數以精神、智力障礙為主,有時會有情緒,春季是他們的情緒爆發期,所以暖陽工坊的指導老師會在心理咨詢室找他們聊聊天,進行心理疏導,釋放他們的情緒。此外,工坊內還設有一個沙龍區,每逢端午、中秋和元旦等節假日,都會在這里舉行文藝活動。“他們喜歡表演,唱歌、跳舞、朗誦都會。”張克娜說。此外,員工們還成立了一個唐鼓隊,有時還會外出表演。
廬陽暖陽工坊的心理咨詢室。
愛好多樣,會畫畫炒菜做手工
24歲的小星是暖陽工坊的一名員工,是一名孤獨癥青年,2017年來到工坊。小星想象力比較豐富,會利用牙膏盒、藥盒制作“小汽車”。采訪中,大皖新聞記者看到了小星制作的小汽車,牙膏包裝盒和幾個藥盒固定在一起,很簡單。雖然作品無法和普通人相比,但對于孤獨癥者來說,已有很大進步。小星平時喜歡抄歌詞,抄乘車路線、做手工和畫畫等。小星記憶力也十分突出,對合肥的公交線路以及每個城市的車牌簡稱等都熟稔于心。采訪中,小星告訴大皖新聞記者,他會炒菜,“家里的菜都是我炒的。”
小星用牙膏盒、藥盒制作的小汽車。
剛進入工坊時,小星能力較好但情緒起伏波動較大,會因為他人吃東西自己沒東西吃而發脾氣,也會因為不喜歡某項工作任務而出手攻擊他人,需要母親全程陪護,無法獨立完成工作。但通過在工坊5年多時間的磨煉,小星現在已經能與同事一起參與工作,工作意愿提升,出勤率也提高了。
24歲的小毅也是一名孤獨癥青年,2021年來到暖陽工坊,他喜歡畫畫、做手工、看有關于汽車的書。小毅是大家公認的“小畫家”,2022年7月,在一次繪畫活動比賽中,他的繪畫作品獲得投票總數第一的好成績。2022年末,他的繪畫作品還入選了春芽協會的公益臺歷。合肥市春芽殘疾人互助協會的陶茂國老師表示,小毅在畫畫上很有天賦,進入暖陽工坊后,快速適應了這里的生活,積極工作,參與暖陽工坊開展或承接的各種融合活動和文體活動。
廬陽暖陽工坊孤獨癥者小毅的繪畫作品。
希望社會能關注該群體就業問題
暖陽工坊的孤獨癥員工情緒大部分情況下都比較穩定,在與大皖新聞記者交流時,能簡單回應,并清楚表達意思。當說起愛好時,他們眼神自信,口中滔滔不絕。當遇到不想回答的問題時,也會機靈地避開話題,說“不懂”。“雖然他們生理年齡二十多歲,但他們的智商基本停留在較低年齡層次。”合肥市春芽殘疾人互助協會的陶茂國老師說。
大皖新聞記者采訪得知,廬陽區暖陽輔助工坊于2017年10月成立,是在合肥市殘聯、廬陽區政府的主導下,由廬陽區殘聯牽頭,合肥市春芽殘疾人互助協會承接的殘疾人輔助性就業項目。
廬陽暖陽工坊的成品展示區。
孤獨癥群體面臨怎樣的困境?該如何幫扶他們?陶茂國老師認為:“目前社會關注的多是孤獨癥群體小時候該如何被照料,但16歲以后的孤獨癥群體該如何就業?如何融入社會?這些問題的解決如今還存在缺口。“
在合肥市廬陽區暖陽輔助工坊,老師會引導孤獨癥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也會帶他們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幫助他們提升獨立生活的能力。“這里百分之九十的員工都能夠實現獨立的上下班。”張克娜老師說。陶茂國老師也表示,通常情況下,這里的員工經過訓練后,大都能夠獨立完成工作,只有遇特殊情況,才會允許父母陪同。
“通過自力更生,他們是有機會讓生活更幸福的。”陶茂國表示,希望社會能夠關注到這類群體的就業問題,讓他們能夠融入社會,實現人生價值。
大皖新聞記者 許佳 實習生 楊蕙雯 攝影報道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