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近年來,社交網絡的興起改變了許多人的出游習慣。無論是傳統景點,還是新興地標,一旦有了“網紅”的標簽,便會吸引游客來此拍照或拍視頻“打卡”。
而這一次,輪到合肥“火”了,“火出圈”的是坐落于合肥天鵝湖南岸,被稱為“合肥三件套”的三棟建筑——安徽廣電新中心、置地廣場A座、安徽擔保大廈。
在合肥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看來,當偶然的因素與積淀的渴望碰撞一起,“三件套”就火了。而年輕人對網紅打卡點的渴望,也倒逼著文旅部門去挖掘城市的文旅資源,生產更多的景點,打造更多市民喜愛的網紅打卡地。
現象:“網紅打卡地”時常“霸榜”
“打卡”推進了傳統的城市漫游,一座座“網紅城市”和一個個“網紅打卡點”被創造出來,進而改變了人與城市及地方的關系。
2018年初,社交平臺上出現大量關于“洪崖洞夜景”的打卡照片和視頻,將原本不溫不火的重慶城市空間變成了“五一”小長假僅次于故宮的全國第二熱門景點。上海的前灘太古里商業中心,還未建成就在網上走紅,工地時期就不斷有人參觀,2021年建成之后更是火爆一時。
這幾天,位于合肥市蜀山區天鵝湖南岸的“合肥三件套”打卡點意外走紅,從早到晚都有市民拍照打卡。這組打卡點由安徽廣電新中心、置地廣場A座、安徽擔保大廈組成,三座大樓相鄰矗立,獨特的外形和緊挨著的地理位置,再加上獨特的拍攝姿勢,漂亮好看的“合肥三件套”就“出片”了。有人稱,竟然拍出了魔都“陸家嘴三件套”風范。
打卡合肥“三件套”。
年輕人對網紅打卡點的“執著”,在社交媒體上的話題也時常“霸榜”。對上海陸家嘴熟悉的市民發現,今年1月,東泰路花園石橋路附近一個疑似石墩的供電設備登上熱搜,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廈三座摩天大樓分別矗立在交叉口的三個方位,往上一坐就能拍出大片,這一設備也意外走紅成了“出片”點位。
聲音:承載著某種情感與記憶
其實,人們對網紅建筑的理解不僅僅局限于視覺享受,當成為一種與情感、記憶與敘事相關的情景,能更深刻地建構著區域的發展。
就拿這次火出圈的“合肥三件套”來說,多所建筑都承載了故事。比如2013年安徽廣電新中心完工啟用后,創下了當時中國乃至世界數項之最:安徽省最高建筑;中國第一長樓等。另外作為合肥城市地標建筑之一的置地廣場,其夜景燈光一直是展現合肥城市形象的對外宣傳名片之一。
而建筑所處的天鵝湖畔,也承載了很多人的記憶。曾在政務區指揮部工作的劉亮文告訴記者,他親眼目睹了二十年來,這一片區域是如何一步步從黃土地,變成了如今合肥現代開放的窗口。包括“合肥三件套”在內一棟棟商務樓宇,也從他的眼前拔地而起。如今,以天鵝湖為坐標原點,包括天鵝湖公園、綠軸公園、合肥大劇院、安徽省博物院,也都成為了不容錯過的“打卡點”,深深喚起了他的記憶。
三件套之一的置地廣場A座封頂。劉亮文供圖
合肥工業大學建筑工程系教授陳道政看來,這里的地標性建筑之所以受到關注,跟其所處的地標性區域也有關系,兩者互相成就點綴了城市天際線,之后成為“網紅打卡點”,也成為年輕人見仁見智的一種表達。
分析:走紅也充滿了偶然因素
對于更多打卡“合肥三件套”的年輕人來說,這種與城市相遇的方式,給予了她們參與城市生活的新可能。“看到這個地方火了,我周末就去跟小姐妹拍了照片。”大學生小何告訴記者,自己把照片上傳到社交平臺上,引來了很多外地朋友的詢問。“就好像找到了一個符號化的東西,更好地去介紹我們這座城市了。”而在小何看來,通過這種展示,網紅打卡地已不再是靜止的孤立的景點,而是流動的、交際的、充滿個性化與差異化的公共場所。
來自社交平臺上,人們的打卡。
“合肥三件套”火出圈,在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俞曉華看來,有著一定的偶然性。她認為,城市需要地標性建筑,來彰顯存在感。比如,像廣州的小蠻腰,上海的東方明珠。市民也需要地標性建筑,來作為屬地的精神圖騰。
在這方面,合肥建筑相對于其它有明顯標志的城市而言,過于普通,缺乏彰顯城市形象與氣質以及文化底蘊的代表性建筑物。因此,當偶然的因素與積淀的渴望碰撞一起,“三件套”就火了。
啟示:倒逼去挖掘城市文旅資源
年輕人對網紅打卡的渴望,是溢于言表的。比如此前,因建筑外觀富含山水意蘊,以及館內有旋轉樓梯、玻璃棧橋等獨具藝術魅力的“打卡”空間的安徽省美術館,在去年剛開館便成了合肥年輕人社交平臺里的“香餑餑”。再比如被稱為天鵝湖旁“知識大立方”的合肥市中心圖書館,作為書香合肥城市的新地標,也很受到人們的期待,項目計劃年底竣工 。
“合肥三件套”的火爆,也啟發了文旅管理部門的主政者們。在她們看來,城市建筑設計要有藝術品位,要有審美與個性,而不僅僅是一幢幢普通的建筑。另外,要有文旅元素的先期融入。把一個個水泥建筑物有預謀地變成有溫度有風度有特點有文化的城市宣傳品。
“合肥三件套”出圈,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表達出對人們合肥旅游資源的渴望。俞曉華說,網紅打卡地,說到底,還是文旅產品。對于合肥城市而言,文旅資源相對缺乏,年輕人對網紅打卡點的渴望,倒逼著政府相關部門去挖掘城市的文旅資源,生產更多的景點。
近年來,合肥市文旅部門已陸續打造出111個網紅打卡地,但大都處于鄉村。對于城市,如果沒有外形獨特的建筑物,也很難賦能文旅元素。“我也呼吁,相關設計規劃建設部門要加強與文旅的前期合作與策劃,讓韌性智慧的理念在城市建筑上得到彰顯,打造合肥地標性建筑,生產出更多市民喜愛的網紅打卡地。”俞曉華說道。
大皖新聞記者 陳牧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