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日前, 深空探測實驗室(天都實驗室)揭牌一周年。 2022年2月25日,深空探測實驗室(天都實驗室)在國家航天局、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共同見證下,在合肥隆重揭牌,標志著我國首個深空探測領域實驗室落地。
一年來,深空探測實驗室(天都實驗室)緊緊圍繞深空探測領域國家重大科技工程,支撐探月工程與行星探測工程實施,在月球、行星及小行星、太陽系邊際探測等領域研究不斷深入,引領未來深空探測事業高質量發展;數字化仿真、基礎研究等能力持續提升,兩地七址科研辦公條件建設穩步推進,保障了后續發展基礎條件。
據悉,深空探測實驗室(天都實驗室)由國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三方共建,面向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和國家航天強國戰略需求,圍繞深空探測領域國家重大科技工程和國際大科學計劃,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研究,是實現科學、技術、工程融合發展的新型科技研發機構,著力打造代表國家水平的大型綜合性研究基地、具有國際重要影響力的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記者了解到,去年六月份,深空探測實驗室(天都實驗室)理事會第一次會議以視頻方式在北京、合肥同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理事會組成方案、實驗室章程、理事會議事規則等,標志著實驗室進入實質運行和全面建設新階段。
理事會理事長單位代表、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指出,三方共建深空探測實驗室是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舉措,也是建設航天強國、搶占科技競爭制高點的重要抓手,要努力把實驗室打造成代表國家水平的大型綜合性研究基地、具有國際重要影響力的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支撐我國深空探測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當時,張克儉對后續工作提出四點要求:一是高質量推進實驗室建設和運行,吸引國內外高端人才聚集,開展先進技術成果落地轉化和產業應用。二是探索實行新的管理體制機制,推動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同實驗室深度融合。三是構建國際國內合作新格局,打造國際化的創新平臺,產出重大科技成果,拓展中國航天合作伙伴。四是推動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和地方經濟社會融通發展,服務和支持安徽省“三地一區”戰略布局,推動航天強國建設。
在那次會議上,選聘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擔任實驗室主任。國家航天局深空探測創新中心及實驗室系統研究院、總體技術研究院、未來技術研究院、深空科學研究院首批四個業務單元揭牌成立。
去年年底,實驗室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依托單位。據悉,后續,實驗室將矢志不渝堅持航天報國、逐夢深空的初心使命,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協同攻堅,接續奮斗。
公開報道顯示,按照規劃,實驗室目標在2022年,加速形成深空探測重大科技工程的有效支撐能力;到2025年,深空探測國家級創新平臺全面運行;到2035年,建成深空探測領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學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和國際合作交流中心;到2050年,打造成為深空探測領域具有國際領導力的世界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大皖新聞記者 陳牧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