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2月1日,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關于舉辦第38屆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通知》。作為這項展示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和科技教育創新成果的競賽,邵和義非常熟悉。
邵和義,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的科技輔導員,已經連續帶隊參加了20年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活動。他輔導的學生作品在合肥市青少年科技新大賽中屢屢獲獎,綜合成績在合肥市初級學校中高居第一,并推薦參加省級及國家級競賽,取得不俗的成績。更讓人驚喜的是,邵老師負責的“啟航”科技社先后培養出徐沁怡、朱澗箐等16名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獲得者。
眾所周知,整體提升安徽青少年的科學技術素養靠的是深耕在科學技術教學和校園科普一線工作的老師們。除了邵和義,合肥市第一中學的湯磊與合肥市第八中學的胡波也是萬千一線科普傳播者的縮影。
創新與實踐,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
出于對發明創造和科研的熱愛,擁有生物教育專業背景的邵和義2003年起成為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科技教育輔導員團隊的一分子?!坝浀脛傞_始,很多學生總認為創新是科學家的事情,他們自己很難有創新想法,往往到了交比賽作品時,學生就應付了事,這讓我非??鄲??!鄙劾蠋煾嬖V記者,后來他改變思路,在課堂上列舉了很多在全國科技創新大賽上獲獎作品,“只要我們細心觀察身邊的世界,就會有很多新發現”,學生的創新熱情逐漸提高。
“由于學校對科創活動的重視,每年有幾十項學生作品報名參加安徽省各級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睍r任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副主任徐南桔告訴邵和義,雖然他的學生每年有很多小發明,但獲獎作品極少,他可以鼓勵大家申報專利,這也是對孩子參加科技活動的一種肯定,說不定會有其它意想不到的收獲。
專家的一句話點醒了邵和義。李林峰同學的“護眼架”申請了11項專利,徐照儀同學的“防滑繩”申請了4項專利…… “李林峰從搜集資料、請教輔導老師到畫圖制樣都非常認真,小發明多功能護眼架經過不斷改進更新后,最終投入市場,這款名為益視寶的護眼架目前在線上和線下共創3000萬元營業額。”
有付出就有回報。合肥市第八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特聘研究員,合肥市邵和義科技創新工作室領銜人……邵和義的頭銜越來越多。“科技輔導員常利用節假日時間輔導學生進行科技創新活動,雖然很辛苦,然而輔導學生已不再單純是為了獲獎,我更想培養學生的思維、動手能力和學會做事的方法。”
面對未來,邵和義說出自己的期待:“我們的國家在發展壯大,但還有不少‘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需要突破。期待我們的青少年學好科技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p>
學業與興趣,實現幸福的“雙向奔赴”
2022年,湯磊被評為合肥市高中機器人教育工作室領銜人,光鮮的履歷又添一項殊榮。從2008年至今,湯磊所指導的學生在省級、國家級、世界級的各類科技競賽中獲得獎項200多項。
“我們學校的機器人社團在全省應該是起步早的,2003年就開始籌備組建機器人隊伍,當時老師帶領隊員鉆研工程、信息等多個學科知識,通宵達旦在活動室設計出來的‘向日葵太陽能機器人’獲得了全國二等獎。”湯磊說,合肥一中的機器人教研代表了一種傳承,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進,“一代傳一代,一直到如今,一路走來,取得的成績也很輝煌?!?/p>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用在湯磊身上也非常合適。大學就讀電化教育專業的湯磊憑借對科技活動的熱愛,自己摸索機器人的研究方法,漸漸地形成了一些新的認識與看法。而他最在意的并不是自己的成長,而是帶著學生們一起成長,甚至讓他們找到了未來的方向。
在湯磊的學員中,有一名男生在高考后,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清華大學計算機專業,“他對計算機程序這一塊非常感興趣,當時在機器人競選隊里就負責程序設計。大學學業非常出眾,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睖谡f,通過科技活動能明確未來人生方向,并與興趣愛好實現“雙向奔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偶然與必然,成就青少年人生夢想
合肥市科技輔導員工作室領銜人、合肥市信息技術學科帶頭人、合肥市十佳科技輔導員、全國優秀機器人教練員……他,就是合肥八中技術學科高級教師胡波。
2008年夏天,大學剛畢業的胡波加入合肥八中,從事信息技術學科教學。那年,合肥八中剛剛萌生“開展青少年機器人活動”的想法,計算機專業科班出身的胡波被相中,負責此項活動。
胡波介紹,當時學校參加的機器人項目是電教足球和科協足球,主要是硬件搭建和操作,由于項目涉及的是C語言編程語言,他便開始給隊員們上相關課程。“我們每周日下午上兩個小時的課,雖然命令行式的編程語言對于同學們來說學習難度很大,但同學們依然熱情高漲,不少同學還利用每天下課后到晚自習中間這段時間參與學習和訓練。”
就這樣,合肥八中機器人從無到有,一點一點建立起來。
2009年,胡波帶著同學們第一次參加由省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組織的機器人競賽,便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也促使FLL、VEX等機器人項目在學校陸續啟動,更多的教師與學生投身到青少年機器人活動中來。
多年來,胡波也從片面追求一紙證書成績的教練員,晉級到努力做孩子們人生規劃的指導教師。他看到更多的孩子通過學習機器人培養鍛煉了自身能力,并產生了探究科學的興趣。“機器人這個平臺,偶然和必然間,成就了很多孩子的人生夢想?!焙ㄕf。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副主任鄭軍坦言,邵和義、湯磊和胡波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同時又是科學技術的傳播者,他們今天所有的努力,都是希望青少年們不斷開展科技創新,創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大皖新聞記者 朱慶玲 王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