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不知不覺中,春節“七天樂”就這樣過去了。從假日的吃喝玩樂模式突然切換到緊張有序的工作或學習模式,不少人都感覺“不在狀態”,做事提不起勁,注意力不集中,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煩躁、失眠、胃口欠佳、腸道不適等心理或生理反應,這就是所謂的“節后綜合征”。如何科學應對節后綜合征?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心理治療師鄭誠給出了四個“收心”小妙招。
為何會出現“節后綜合征”?
鄭誠表示,可以從生理和心理兩個角度來分析。首先從生理上看,人們平時工作或學業繁忙,好不容易放個長假,自然是希望徹底放松,但很多人并不是規律作息時間,循序漸進地進行放松,而更多的是作息紊亂、日夜顛倒、暴飲暴食、“葛優癱”刷手機或看電視等等,讓身體有點吃不消。加上這個春節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很多人都忙著走親訪友、出游聚會、宴請應酬,也消耗了大量的精力。這樣的“休息”非但沒有達到放松的效果,反而給身體增加了負擔,節后很難短期內調整過來,所以會出現不適應。
其次從心理上看,晝夜節律的失調也容易導致情緒出現問題。若假期松弛而工作緊張,則意味著長假后需要迅速進入緊繃的心理狀態,容易誘發焦慮的情緒;若假期興奮而工作安靜,則意味著大腦需要從高度亢奮的狀態迅速恢復到冷靜、專注的狀態,這既可能令人感到孤單、寂寞、無聊,也可能因為無法恢復專注而焦慮;無論上述哪一種,情緒都難免波動起伏,讓人不愿意重回工作崗位。
專家給出四個“收心”小妙招
對于如何科學應對節后綜合征?鄭誠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規律作息,給睡眠“充電”。早睡早起,調整作息時間,逐漸恢復到正常工作所需的睡眠和覺醒時間,給身體一個緩沖期。為了提升睡眠質量,睡前可喝一杯熱牛奶,聽一段舒緩的音樂,同時睡前要盡量不使用電子產品。因為電子產品會產生藍光,藍光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促進睡眠的激素),進而導致入睡困難。
清淡飲食,給腸胃“減負”。春節期間,菜肴豐盛,進食大量高油脂、高能量的食物,加重了腸胃負擔,易引發消化不良、口腔潰瘍的不適癥狀。節后復工,要及時調整飲食,第一周盡量以清淡為主,適當配合蔬菜和水果,給腸胃“減負”。
自我調節,給情緒“減壓”。復工前要進行自我心理上的調整,可在長假最后一天收收心,整理已完成的工作或作業,為即將開始的新階段擬一個計劃。聽聽喜歡的音樂,與家人、朋友聊聊天,盡量不參與高度興奮的活動。
循序漸進,給自己“緩沖”。長假后的第一周也不適宜給自己安排過于繁重的工作,應當循序漸進,給生理和心理一個調整的空間。
朱世玲 周潔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