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昨天是除夕,萬家團圓之時。安醫大二附院的醫護人員這一天的關鍵詞是“堅守”。身著白衣,雖然他們在生活中是父母,有孩子需要關愛;是子女,有老人需要陪伴;但當崗位需要的時候,他們選擇了堅守。
急診半天接診量超過100
1月21日(年三十)早上八點,急診內科主治醫師陳才和前一天夜班的同事完成交接班,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一個月前就陽過了,現在仍然感覺胸悶心慌······”“血壓時高時低,這兩天頭痛加重······”一上午的時間,陳才就看了三十多名患者。而整個急診小區(含外科、內科、兒科急診)21日上午半天的接診量超過100。陳才介紹,新冠感染高峰期后,急診接診量較前一階段有所下降。春節假期的第一天,有各種就醫需求的患者都來到了急診。"急診內科病種比較多,頭暈頭疼的、胸悶胸痛的,還有糖尿病人沒有胰島素,需要緊急開藥等。"
據陳才介紹,今年已經是他在崗位上度過的第三個除夕。"前年當住院總,去年在醫院胸痛中心,都趕上了年三十值班。"春節期間,急診的工作量往往更大。"春節期間很多年輕人返鄉,有機會照顧老人,出現問題會及時送醫。由于周邊縣級醫院救治力量薄弱,基層轉診上來的患者比平日更多。"按照往年春節的情況,最多一天要看140多個病人,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
據陳才回憶,自從從事急診工作以來,只有剛上班第一年的春節回過家,家鄉的年味已經封存在記憶中很久。“去年我的親妹妹結婚,我因為工作忙,也沒有回去。父母對我的工作也很支持,每次打電話說自己不能回家過年,他們從沒有怨言,都是讓我好好完成工作。”對于家人,陳才的眼中流露出了歉疚和遺憾。
“選擇了急診就選擇了一份責任和使命,急診的特點就是沒有假期。”陳才說,節假日上班對于自己習以為常,唯獨感到對不起家人。“女兒三歲半,沒有陪她在家完整地度過一個除夕······”
重癥監護仍在高位運行
“胰島4300,藥量1180。”“今天的血培養是單瓶還是雙瓶?”春節假期首日的上午8時,安醫大二附院重癥醫學一科(ICU)內,機器的蜂鳴聲此起彼伏,除預留的一張床位用于接收基層醫院轉診患者外,這里的二十張床位全部飽和。科主任、主任醫師孫昀和平日一樣,帶領醫生進行著早班交接和查房。
“這是我來到二附院重癥醫學科工作后堅持的一個習慣。”孫昀介紹,2010年,安醫大二附院重癥醫學科剛剛成立,醫生的經驗少,為增強救治經驗和業務本領,當時為數不多的幾名醫生在孫昀帶領下,每天早上都堅持來科室查房,全年無休,雷打不動,逐漸地形成了科室的一項制度。“危重癥病人病情瞬息萬變,隔一天再來也許人就不在了,重癥病人能否成功救治,重要的是細節。”孫昀表示,病人病情的變化不會隨著假期停止,因此每天都要密切關注。
除了剛下夜班的醫生不參與早上查房,重癥醫學一科的醫生每天都要跟隨孫昀參與早上的查房,在查房過程中,討論不同病人的病情和救治方案,對科室人員的業務提高是一種顯著的促進。“重癥醫學科是救治風險高的科室,多年以來,我們的患者滿意度在醫院位居前列,幾乎是零投訴。這與我們長期以來對患者的盡心、負責密不可分。”孫昀說道。
今年春節,該院重癥醫學一科醫護人員在崗人數超過一半。“新冠感染高峰期后,醫院的發熱門診、急診接診量下降,但重癥救治仍在高位運行。”孫昀介紹,目前科室的19名病人仍有一大半陽性,“危重病人一旦感染比正常人轉陰要慢,仍需要特別地關注和小心。科室有11名醫生,春節期間每天都安排5-6名醫生值班,加上4名參與臨床工作的研究生,基本能保證和平日同樣的人力水平。”科室的41名護士,21號當天有24名在崗,“一天三班倒,正常一個班7名護士,每個護士管2-3個病人。”重癥醫學一科護士長、主任護師賈雪麗介紹,重癥監護的護理工作艱巨,藥物治療、肺部體療、ECMO上機操作等,尤其是給俯臥位通氣的患者翻身,有時需要三四個護士合力才能完成,因此必須保證人員充足。
年三十迎來17名新生兒
“考慮到你經歷過剖宮產,有疤痕子宮,在生產過程中子宮下段牽拉·····”21日中午,在安醫大二附院產科二病區,住院總醫師王悅正耐心地對產婦及家屬講解疤痕子宮陰道試產的風險,在尊重產婦意愿的前提下,指導產婦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產科是全年無休的科室,因為產婦的生產時間不可控,住院總醫師更是需要隨時待命。”王悅介紹。
在產科病房的檢查室內,副主任醫師付娟娟正在為兩名即將臨產的孕婦進行胎心監護。這兩名產婦都是因為感到宮縮劇烈,臨時從家中趕到醫院。“產科病房承擔產科急診的功能,有孕婦要生了,或感到有異常,情況緊急的都是直接送到產科病房,不需要走掛號程序。”付娟娟介紹,21日上午,就來了七八名這樣的產婦,由于她們的產期將近,遇到這樣的患者,她們會暫停手中繁忙的工作,應診盡診,需要進行緊急剖宮產手術或住院保胎的,也會由科室班醫生通過“綠色通道”快速救治。
“目前新冠產婦救治已經基本結束,大部分住院孕產婦已經轉陰。”付娟娟回憶,自12月初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之后,感染新冠的孕產婦一度增多。尤其是12月25號前后,病區收治的產婦中,有70%以上都是陽性患者,給臨床救治帶來新的壓力和挑戰。說話時的付娟娟仍在不停咳嗽,一個多月的連續奮戰讓她的神情顯得疲憊:“高峰期時,在崗醫護人員甚至不足原來的一半,往往是一人身兼數職。但產科不能停下來,畢竟孕產婦還是這個社會更需要保護的人群。”
據悉,該院產科自20日夜里至21日,一天內共有17名產婦順利分娩,其中順產15名,剖宮產2名,兩臺剖宮產手術均是在21日凌晨進行。付娟娟說,雖然病房內有供醫生休息的值班室,但他們并不能真正休息。需要隨時監測產婦情況,半夜進行手術、徹夜不眠是常事。“每當聽到新生兒降生時嘹亮的啼哭,覺得自己再累都值得。”
急性血液病救治不停歇
“痰多不多?吃飯怎么樣?”“咳嗽時像這樣從下到上拍一拍他的后背······”在安醫大二附院血液內科病房,副主任醫師侯金曉正在為一名82歲的高齡患者診察,并指導家屬對其進行護理。此名患者患有淋巴瘤、腎結石等基礎性疾病,幾天前因感染新冠被收治入院,由于高齡且病情較重,春節期間,這名患者在家人陪護下在院接受觀察治療。
“淋巴瘤患者免疫力低下,出現新冠感染是比較兇險的,可能進展成重癥。”侯金曉介紹,目前在病房的大都是患有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疾病病情較重,或因感染新冠導致身體情況惡化的血液病患者。“留下的患者大部分是脫離不了血制品的重病人,或是新冠感染導致全身癥狀,有的是急性白血病緊急化療,還有的是化療后血象低需要輸血,這部分患者的治療不能中斷。”
春節前兩天,血液內科剛剛收治了一例急性白血病發作的中年患者。“像這樣的患者必須立即化療。壞的血液細胞就像地里的雜草,長太多了,好的就長不出來了,就是要把壞的及時殺滅才能遏制病情。”侯金曉指出,急性白血病的整體發病率不高,但如果正好有病人此時發病,也必須緊急救治。慢性的血液病人進展不那么快,可以等年后再來治療。
侯金曉的老家在山東威海,從醫已經十多年。2020年,她與同是醫生的丈夫從哈爾濱辭職來到合肥工作。侯金曉說,自己已經連續五年春節沒有回家看望過父母,近三年的春節都是和愛人在合肥度過。“今年的壓力不算特別大,去年春節手上的病人有將近十個,根本脫不開身。”侯金曉告訴記者,今年已經買好了回家過年的車票,“每個醫生過年至少上一天班,我早值班就可以早回去。”說到久違的家鄉,她的眼中包含著期待。
檢驗檢查科室全年無休
春節假期第一天,安醫大二附院放射科顯得有些空蕩。雖然見不到平日里排隊候診的人群,但這里的檢查卻一刻沒有停歇。“由于春節前兩天門診休息,檢查量總體會減少。今天在崗的技術、診斷及護理人員有十多名,從年初二開始排班量就會增加,每天都會多開一兩臺機器,到年初四左右的時候,檢查量基本會恢復到工作日的水平。”放射科值班醫生、副主任醫師姚文君介紹。
據安醫大二附院放射科主任、主任醫師王龍勝介紹,12月底以來,該院放射科檢查量明顯提升,最高單日檢查人數1317人,CT檢查峰值在1月3日、1月4日。“那個階段大家都是剛剛‘陽康’的時候,很多人來篩查肺炎,一天光CT檢查量就超過1000,直到前天我們的檢查量都保持在高位。”王龍勝說。
對于突如其來的檢查高峰,科室積極調整班次,所有機器滿負荷運轉,早上7點開始CT檢查,中午不停,晚上所有機器工作到深夜;增加夜班值班人數,技術員增加至四人,夜班急診從之前的一臺機器增加至兩臺,急診報告醫生從以前的2人增加至4人,延長前臺分診時間至23點,夜班最高處理門急診300人······一個多月以來,大家放棄元旦及周末休假,科室除少部分感染新冠后癥狀較重人員外,其余人員全部在崗,至春節前全員無休奮戰了40多天。“剛剛經歷了前一階段的檢查高峰,大家都十分疲憊。但我們仍然堅持春節期間24小時運轉,隨時響應各臨床科室及門急診的檢查需要。”王龍勝表示。
據悉,春節期間,安醫大二附院放射、超聲、心電等檢查以及檢驗科的各項檢驗均正常進行,為全院各項診療活動提供診斷依據和參考。
戴睿 劉理揚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