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合肥,一座萬象更新的城市。2014年11月12日,隨著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合肥高鐵南站的開通運營,合肥正式邁進了高鐵時代。四水歸堂,五岳朝天。8年來,融徽風皖韻與現代大氣于一體的合肥南站,依托零距離換乘和無縫銜接為核心的樞紐內外銜接體系,形成10種交通換乘方式為一體的大型立體綜合交通樞紐,每天迎送旅客超過20萬人次。
為達到“環境整潔、秩序規范、交通順暢、服務優良”的公眾需求和管理目標,合肥南站管護中心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依托“四位一體”綜合管養的優勢,以“工匠精神”為引領,通過人員、機械、設備、技術等資源共享,推動養護水平全面提升,實現了從傳統型養護向精細型養護的巨大轉變。
工作人員對地磚進行打磨。
首創綜合養護模式,全力提升環境質量
“我經常從合肥南站坐高鐵去外地,每次走過廣場都感覺非常干凈,在花壇邊上坐著歇歇都不用鋪墊東西,讓人感覺神清氣爽。”合肥市民劉先生感嘆道。走進合肥南站,廣場地面一塵不染、可席地而坐,站區干凈整潔、垃圾落地不超過2分鐘,周邊環境綠草如茵、清新美麗……在合肥南站管護中心“四位一體”綜合養護模式下,一切變成了可能。
合肥南站核心區規劃面積約1平方公里。開站之初,如何將站區科學高效管理,成為合肥南站綜管辦一直思考的問題。為此,合肥南站采取開創全國高鐵站管理之先河的“四位一體”綜合養護模式,將“市政設施、環衛保潔、園林綠化、物業管理”合為一體,招標專業公司,實施綜合管養。
“綜合養護,由原先的管理多家養護單位,轉換成只需管理一家養護單位,養護主體明確,杜絕了推諉扯皮現象的發生,日常管理更順暢,形成了齊抓共管的管理合力。”合肥南站綜管辦黨工委書記蔣永說道。
隨著客流量的逐年增加,如何保持南站公共區域環境衛生質量長效?“我們實行網格化管理,按照區域劃分,定人、定點、定時清掃除塵,引進掃地機器人、高壓沖洗車、多功能清潔機等各種智能化設備。”合肥南站養護單位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創新“5+1”人機結合作業法,地面從洗掃沖洗延伸至平面深度保潔,立面從單純擦洗提升至人機結合式精細保潔,精細化養護只為旅客舒適出行。
打造花園式站區樞紐,有序推進精細化養護
從空中俯瞰合肥南站南北廣場,氣勢恢宏的高鐵站房如熠熠明珠,鋪展開城市窗口底色;綠道林蔭如飄逸絲帶,勾勒出靈動線條;南北廣場人氣滿滿,綻放著幸福生機;綠雕和花壇是點睛之筆,涂抹上鮮艷色彩。2014年以來,合肥南站管護中心本著“規范化、長效化、精品化”的原則,圍繞“常年有綠、四季有花、處處有景”的目標,以打造具有城市窗口特色的花園式站區樞紐、構建豐富多彩的精品園林景觀體系為重點,不斷勾勒增色。
2017年,合肥南站管護中心開展龍川路景觀提升工程,匠心打造786平方米道路花境,并四季更新;2018年,制作以“福到·家和·團圓年”為主題的全市首個室內氧吧水體綠雕,打造北廣場和南廣場大型景觀綠雕;2020年,栽植藤本月季2000余株,打造了南站320米的月季長廊……只有真正下足“繡花功夫”,才能繪就這樣一幅“站在園中,園在站中,站園相融、花木相映”的美麗畫卷。
“為給廣大旅客創造安全、順暢的出行環境,我們還有序推進設施類精細化養護工作。”合肥南站養護單位相關負責人介紹,設施類精細化養護范圍包括市政道路60余萬平方米、路燈1432盞、燈桿1030柱、龍川路隧道1.435公里、公共照明4.6萬余個……管護中心在響應、流轉、處置等環節均制定嚴格標準,即市政設施“1526”標準(15分鐘到場,2 小時組織處置,6 小時內完成)和工程設施“8302”標準(8分鐘到場,30分鐘組織處置,2小時內完成),維修及時率達98%以上。八年來,合肥南站管護中心累計完成消防、電氣、暖通、智能化和給排水等系統設備維護保養7.2萬臺次。
提供貼心服務平臺,助力旅客美好出行
為旅客提供精細化貼心服務是合肥南站始終不變的初心。位于合肥南站負一層出站口處的紅楓驛站,是為旅客貼身打造的一個綜合性服務平臺,主要滿足旅客短時休憩之需,為旅客提供引導咨詢、重點幫扶、旅友書屋、衣行天下、愛心陪護、接送站預約、行李捆扎、失物招領等多種服務。同時設立服務網點,配備輪椅、AED心臟除顫儀等設施設備,并按國家級標準打造母嬰室,提供標準化全方位母嬰特色服務。
自2017年1月13日成立以來,紅楓驛站一直秉承“微笑服務、暖心服務、全面服務”的理念,解決旅客出行所遇到的各類問題。先后獲得省、市、區級“巾幗文明崗”“合肥市青年文明號“”優秀巾幗志愿團隊”等諸多榮譽。據統計,合肥南站每年為旅客提供問詢服務約180萬次,幫扶夜間旅客約0.7萬次,接聽熱線約11萬次,開展公益活動12次以上,愛心服務達4500小時,真真正正地用實際行動打通旅客從車到家的“最后一公里”。
一年四季用心守護、365 天為民服務、24 小時保障出行……八年來,合肥南站管護中心始終以問題為導向,將“民有所呼”化作“我有所為”,用心用情解決旅客“急難愁盼”問題。2018年,合肥南站引入智慧停車系統,實現了無感支付及無牌車輛掃碼入庫,車輛通行率顯著提高;2019年,占地7.82萬平方米的南廣場及P4停車場正式投入使用,實現了與網約車上車點互聯互通;2021年,P2、P3停車場陸續啟用,停車位增加至2027個;設置全省首個的士驛站,為出租車駕駛員提供暖心服務。
合肥之南,包河之中,合肥南站這座地標性建筑,見證了合肥進入高鐵時代后的快速發展和變化,也記錄了所有南站人拼搏奮斗的美好時光。如今的南站四季花開、草木葳蕤,讓每一位來到或經過這里的人如沐春風、心歸寧逸,是所有南站人的初衷。踔厲奮發,篤行不怠,面向未來,合肥南站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始終保持精細化管養長效,全力以赴提升服務質量,讓廣大旅客出行體驗更美好。
譚麗君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