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十三五”期間,合肥市生態環境保護約束性目標全面完成:全市PM2.5年平均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PM10年平均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均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低值。大皖新聞記者從合肥市生態環境部門了解到,合肥市將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到2025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5%,PM2.5年均濃度34微克/立方米,移動源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10%以上,綠色交通體系基本建成,“美麗合肥”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建設尾氣黑煙識別監控
根據目標,2025年,合肥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5%,細顆粒物年均濃度優于國家二級標準;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持續下降,細顆粒物年均濃度達到34微克/立方米。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比2020年分別下降10%以上,臭氧濃度增長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實現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同時,增強重污染天氣預測預報能力,提高重污染天氣預報精細化程度和準確率。
為加大對移動源污染管控力度,合肥市將嚴格執行車輛排放標準。全面實施國六排放標準,強化柴油貨車精細化監督管理。加強在用柴油車路檢執法、入戶監督抽測,燃油和車用尿素抽檢力度,強化檢測維修制度,實施閉環管理,到2025年,在用柴油車監督抽測排放合格率達到99%以上。依法調整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限行區,限制高排放車輛和機械使用,建設尾氣黑煙識別監控。鼓勵老舊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淘汰更新為新能源或清潔能源。到2025年,移動源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10%以上。
在整治餐飲油煙等污染方面,因地制宜建設油煙凈化處理“綠島”項目,2025年前,城市建成區產生油煙的餐飲服務單位全部安裝油煙凈化裝置并定期維護。提高秸稈焚燒火點監測精準度,開展重點區域重點時段專項巡查。加強汽修、干洗等生活源污染治理。
高速公路服務區快充站全覆蓋
記者了解到,合肥市將深入推進低碳交通體系建設,持續優化交通運輸結構。依托合肥南站、合肥站、新合肥西站等高鐵樞紐,探索發展高鐵快遞、電商班列、貨物快運等物流服務,與航空快遞物流共同構成“航空+高鐵”快速分撥配送體系。推動大宗物資類運輸“水鐵聯運”,打造高效便捷的鐵水聯運體系。加快港口岸電設施建設,支持機場開展飛機輔助動力裝置替代設備建設和應用等。
同時,推廣節能低碳型交通工具,鼓勵使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加強新能源汽車充電、換電設施建設,公交站場、高速公路服務區快充站實現全覆蓋。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輛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
為強化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建設,還將打造以軌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為骨干、以常規公交為支撐、出租車和電動租賃汽車為補充、自行車專用道和行人步道等慢行交通為延伸的綜合公共交通體系。到2025年,綠色交通體系基本建成,低碳出行成為首選,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取得突破,公路貨運比例降低到82%以下。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