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安徽網 ? 合肥新聞 ?

合肥何以成為“國際濕地城市”?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成功入選!”11月5日,在中國武漢和瑞士日內瓦同步開幕的《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上,合肥入選“國際濕地城市”,并將于近日獲頒證書,成為全球43個“國際濕地城市”、我國13個國際濕地城市之一。

盡管這只是一張薄薄的證書,但它卻是一座城市在濕地生態保護領域的最高榮譽,代表著一座城市濕地生態保護的最高成就。合肥何以成為“國際濕地城市”?合肥付出了什么樣的努力?11月7日,大皖新聞記者采訪了安徽省林業局、合肥市林業和園林局等相關部門,揭秘合肥躋身“國際濕地城市”的臺前幕后。

資源稟賦:成就一座天然“濕地之城”

合肥坐擁八百里巢湖,水網密集,濕地星羅棋布,是一座天然的濕地城市。

巢湖全景圖。周杰攝

濕地,享有“地球之腎”的美譽,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具有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生態功能,也是眾多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繁衍、棲息之地,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

合肥巢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鳥瞰。黃山攝

“合肥的濕地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合肥市林業和園林局濕地管理處處長羅法龍介紹,合肥市全市濕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濕地率10.33%。建有國家濕地公園5處、省級濕地公園3處,濕地保護率達75%,位居全省第一。“濕地在維系合肥區域生態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支撐城鄉經濟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合肥廬江縣黃陂湖濕地。吳建中攝

在創建國際濕地城市的過程中,打造總結了哪些“合肥經驗”?羅法龍表示,合肥堅持“重立法、重保護、重參與”,采取“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打造“合肥經驗”,具體落實在大力推進濕地保護修復、完善濕地保護管理制度、不斷優化濕地產業結構、提升濕地保護修復能力和營造濕地生態文化氛圍。

據了解,國際濕地城市是按照《濕地公約》決議規定的程序和要求,由各締約國提名,經《濕地公約》常委會批準,頒發“國際濕地城市”認證證書的城市,代表了一個城市濕地生態保護最高成就,是國際城市濕地生態保護方面規格高、分量重、含金足的一項榮譽。

破解難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巢湖曾經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推進,流域人口迅速增長,入湖河流污染日益嚴重,巢湖水質不斷惡化。

為了破解難題,早在1996年,國家“九五”計劃將巢湖列為全國重點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合肥拿出最大的決心、最硬的手腕、最強的魄力,毅然打響了巢湖生態保衛戰。合肥把濕地保護修復作為巢湖內源治理的重要舉措,以十五里河、南淝河等37條入湖河流、灘涂濕地為重點,圍繞生境、水系、水質、水量等濕地保護的核心問題,規劃建設十大濕地,總面積達100平方公里,總投資58.5億元。

合肥巢湖市柘皋鎮,群鳥相伴遨游林間。宋陽東攝

“通過打造環巢湖濕地群,提升濕地生態系統調蓄洪水、凈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濕地入湖河水 ‘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維護大湖肌體健康,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大湖泊濕地群。”羅法龍介紹,目前,派河口、湖濱、三河、槐林、柘皋河、棲鳳洲、馬尾河、玉帶河、半島、十八聯圩等環巢湖十大濕地全面建成,修復恢復濕地面積6.5萬畝。

羅法龍介紹,已經建成的環巢湖濕地群在水質改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根據評估測算,十大濕地日均凈化水量能達到120萬噸。除了改善水質,十大濕地還提前發揮了蓄洪功能,“2020年發洪水時,十大濕地的蓄洪達到近2.7億立方米,有效地保護了我們主城區的安全。”

此外,十大濕地全面建成,完成退居7005戶,退養1.5萬畝,退耕4.7萬畝,植被栽植喬木41萬株、灌木335萬平方米、水生植物906萬平方米。“原來的傳統耕作或者養殖對水體污染較大,通過實施退耕、退養、退居工程,減少了農業面源污染。”

協同治理:長效管理濕地保護修復

濕地保護修復如何做到長效管理?羅法龍告訴記者,2019年,合肥首開保護濕地立法先河,出臺《合肥市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環巢湖十大濕地保護的決定》,為環巢湖濕地保護修復提供了法治保障。

據介紹,合肥市還組織編制了《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計劃實施修山育林、節水養田、治河清源、修復濕地、智慧監管等8大類37項工程措施。編制《巢湖西部水生態修復與保護實施方案》,統籌水系聯通、城市供水、濕地建設等重點任務。將南淝河口十八聯圩濕地建設納入整體項目,已獲批列入水利部150項重大水利工程項目。

此外,為了廣泛吸收國內外湖泊治理先進技術和生態修復經驗,學習借鑒濕地建設和土地利用的經驗做法,合肥市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草調查規劃院、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安徽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合作,開展環湖濕地本底資源調查,編制完成《巢湖流域濕地保護與修復技術導則》。

“我們還實施了環巢湖十大濕地的生態效益補償,每年合肥市拿出8500萬資金用于濕地的管理和養護。”羅法龍說,環巢湖濕地群已全面建成,目前的重點就在于管養,通過規范的、科學的管理,構建濕地的長效管理機制,才能穩步提升濕地群的生態功能。

成效顯著:獲評“國際濕地城市”實至名歸

數十年如一日,合肥堅定不移推進濕地修復與候鳥保護工作,守護一城濕地。

近年來,合肥大力實施環濕地保護修復工程,充分發揮濕地群多種生態功能,環湖濕地生態屏障已初步構建,蓄洪能力有效增強,生物生境明顯改善。

“巢湖的治理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羅法龍介紹,2021年,巢湖藍藻出現時間較上年推遲56天,發生次數減少42%,歷史性實現夏天無明顯藍藻異味。2022年4月1日-8月2日,巢湖湖區共監測到8次藍藻水華,其中“無明顯水華”6次、“輕度水華”2次。

據介紹,環湖濕地維管束植物和鳥類的種類與數量以及濕地植被面積均顯著增加。據2021年環湖濕地生物多樣性調查顯示,巢湖濕地維管束植物數量達到562種,沿岸有記錄的鳥類有303種。

如今,正是越冬候鳥向南方遷徙的季節,在巢湖周邊,各種珍稀鳥類不斷出現。“候鳥的回歸,是生態向好的最有力證明。”羅法龍介紹,隨著環境的持續改善,越來越多珍稀鳥類選擇在巢湖越冬、棲息,“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素有“鳥界國寶”之稱的東方白鸛、“紅腿娘子”黑翅長腳鷸等,陸續現身巢湖濕地。

巢湖岸邊的各種珍稀鳥類越來越多。左學長攝

“我們合肥舉全市之力在開展巢湖綜合治理,在濕地保護、修復、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羅法龍表示,這是合肥創建國際濕地城市的一大優勢,特別是十大濕地的建設。“除了本身巢湖湖體的保護,另外在外圍建成十大濕地,構建巢湖生態屏障,對創建來說無疑是一個加分項。”

在現有成果基礎上,合肥接下來在濕地保護方面有何規劃?“未來,合肥將搭建濕地智慧平臺,在濕地管養過程中加強生態監測,對修復成效進行評估。”羅法龍表示,合肥將繼續執“綠”為筆,堅定護住“一湖清泉”,交出滿意的生態答卷。

如今的合肥,山越來越綠、水越來越清、生物越來越多樣,人與自然、城市與濕地在這里共生共融,一座具有大湖特色現代化“國際濕地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開放姿態擁抱世界,迎接每一位朋友和來賓。

大皖新聞記者 汪艷 袁星紅 (受訪者供圖)

編輯 張大為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圖片無法聯系上作者,請通過baoliao@ahwang.cn與本網聯系,提供姓名、聯系電話、銀行卡號、開戶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相關閱讀

十大濕地為巢湖戴上“翡翠項鏈”

合肥還在濕地補償機制、濕地保護修復機制等方面創新突破,制定了《環巢湖十大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考核辦法(試行)》,落實財政獎補政策

巢湖將建一批生態濕地恢復示范工程

近日,記者從合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獲悉,巢湖生態濕地恢復示范工程勘察設計工作即將展開,相關項目發布招標公告

十“珠”串成“項鏈”守護一湖清水

2018年,合肥以十五里河、南淝河、兆河等37條入湖河流、灘涂濕地為重點,圍繞生境、水系、水質、水量等濕地保護核心問題,正式啟動環巢湖十大濕地保護修復工程

濕地保護,繪就和諧生態畫卷

木頭,瓦礫,磚塊,一處處造型各異的簡易“湖景房”隨處可見。初夏季節,當你走進草木蔥蘢的安徽巢湖半島國家濕地公園,這別致的“昆蟲賓館”會讓你眼前一亮,不禁驚嘆濕地保護者們別出心裁的生態保護理念

合肥啟動修復規劃將摸清生態家底

近日,《合肥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2-2035年)》啟動招標準備編制,將摸清合肥市生態家底,確定巢湖、江淮分水嶺、江淮運河等重點修復區域。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晃| 东兴市| 颍上县| 大英县| 丰台区| 延庆县| 宁都县| 通城县| 阳高县| 云浮市| 涿鹿县| 论坛| 开鲁县| 临沭县| 曲周县| 岑巩县| 南昌县| 鞍山市| 黄大仙区| 铁力市| 灵丘县| 奉节县| 临澧县| 微博| 越西县| 淄博市| 社旗县| 周至县| 亳州市| 文山县| 息烽县| 民乐县| 曲周县| 禄劝| 子洲县| 泾阳县| 巩义市| 呼伦贝尔市| 舟山市| 皋兰县| 蛟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