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這十年,合肥市環境空氣質量總體上改善明顯、持續好轉,空氣、水環境質量均達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9月8日上午,“合肥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舉行生態環境專場,大皖新聞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2021年,合肥市6項空氣質量監測指標(SO2、NO2、CO、O3、PM10、PM2.5,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首次全面達到國家標準,獲得省政府督查激勵。
十年來,合肥市聚力攻堅,空氣和水環境質量大幅改善。2021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32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49.2%;空氣質量優良率85.8%,較2015年提升15.9個百分點。2021年,合肥市6項空氣質量監測指標(SO2、NO2、CO、O3、PM10和PM2.5)首次全面達到國家標準,其中,PM2.5年均濃度自2013年的8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32.5微克/立方米,降幅為63%,首次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PM10、O3年均濃度分別為63微克/立方米、143微克/立方米,達到二級標準;NO2、SO2、CO年均濃度分別為36微克/立方米、7微克/立方米、1.0毫克/立方米,達到一級標準。
同時,優良天數比率逐年升高。2021年,合肥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13天,優良率85.8%,其中有96天空氣質量為優,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新高。與2013年相比,優良天數增加了130天(優良率增長35.9%),重污染天氣持續清零。
據介紹,從當前來看,合肥市大氣污染特征可概括為環境空氣中粗、細顆粒物并重;成因上,一次排放與二次轉化并存;排放上,揚塵與工業等一次排放仍占主導,機動車等臭氧與二次顆粒物的前體物源類的重要性逐漸上升的排放格局,屬于典型的混合型污染特征。
汪玉茹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