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7月24日14時22分22秒,“問天”實驗艙由“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升空,并于7月25日3時13分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7月28日,通過天地連線,空間站艙內輻射環境測量模塊由航天員順利安裝連接,并開展在軌測試工作。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空間站艙內輻射環境測量模塊是首個空間站用于空間輻射醫學、生物學研究的生命生態科學實驗系統,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金革、陳煉團隊與蘇州大學和上海技術物理所合作研制。
合作團隊歷經四年多的不懈努力,突破了國際上芯片禁運和技術封鎖,克服了新冠疫情的影響,順利按期完成了該模塊的研制。該模塊根據空間輻射醫學、生物學研究的需求,在軌不間斷監測空間站宇航艙內輻射水平、輻射粒子種類及能量分布等各種輻射場參數,為空間輻射生物學研究,尤其是航天員的健康輻射風險評估和健康保護研究提供輻射背景數據支撐。
7月29日,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總體部給中國科大及合作單位發來賀信,以表彰本團隊在多重困難下依然按計劃順利完成儀器研發工作。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陳牧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