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他每天要在合肥地鐵軌道走幾公里,拿著鋼尺仔細測量軌距,查看鋼軌形態,為保障地鐵通行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了一批新的職業名稱,城市軌道交通檢修工就是其中之一。在這個崗位上,吳光波已經做了七年。
吳光波在看鋼軌的高低。
找工作“過五關斬六將”
吳光波是宿州市碭山縣人,畢業于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鐵道工程專業,目前的職務是軌道檢修工長。
2012 年,吳光波高考填志愿的時候,聽取了親戚的建議,報考了鐵道工程專業,從此和軌道結下了不解之緣。“這十年,無論是高鐵還是城市軌道,都取得了飛速的發展。現在回想一下當年的決定,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剛進大學,吳光波玩心還比較重,但是看到身邊的同學們都在刻苦學習、紛紛進步,他意識到自己也要努力奮斗。“可以不拔尖,但也要靠前。”抱著這樣的想法,吳光波跑圖書館,泡自習室,認真學習各種知識,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功夫不負有心人,臨近畢業,吳光波通過校招進入了合肥軌道交通。“我的這個崗位,是經歷了五次考試與面試才考上的。”吳光波的職位,是直接正職,而不是從副職干起。“能順利過關,我想與我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也有一些關系。”吳光波說。
一毫米的差錯都不能有
在大學專業學習和實習中,吳光波對這個職業有了一定的了解,“就是覺得工作模式比較固定,要早出晚歸,比較辛苦。”但是,真正入職后,吳光波才發現,這個崗位跟自己的最初印象還是不同,“要粗中帶細。”
吳光波說,軌道檢修不是單純體力勞動,對個人的技術要求很嚴格,吳光波主要負責合肥軌道3 號線軌道設備的維修保養。“線路檢查、道岔檢查……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的作業。”軌道設備的維修工作很多,不僅要保證軌道線路的質量,還要保證整體線路的清潔程度。“每個設備都有嚴格的維修標準,哪怕一毫米的差錯都不能有。”在吳光波看來,軌道檢修是個技術性很強的精密活兒,“這看上去是個粗活,但其實粗中帶細,不容許出現一點的馬虎!”
吳光波以“列車怎么調頭”來舉例。列車調頭所需要的媒介叫做道岔,而這個道岔就是吳光波和小伙伴日常保養維修的設備,“用軌距尺量雙軌之間的距離,看是否在1435 毫米。”除此之外,還需要每天趴在地上觀察軌道高低的變化。“這個本領,三年之內是看不出來細微變化的;我工作了七年,能看出來三毫米以上的;而干了二三十年的前輩,一兩毫米一眼就能看出來。”
有一次,相城路P4308 道岔的一些問題一直整改不了。吳光波通過與一些退休的鐵路工人交流,和同事們根據設計圖紙測量后,發現確實是道岔變形了,然后通過矯正器將其撥正。“軌道交通的工作需要時刻學習,只有這樣你才能夠處理更復雜的事故。”
一次巡檢就要走6公里
從事軌道檢修工作七年來,不論嚴寒酷暑,吳光波一直都在一線。“軌道檢修不僅是個技術活,更是一項辛苦活。“一次巡檢工作下來,我們就要走大約6 公里。”吳光波說,這樣的巡檢工作,實行雙人雙崗檢修,巡檢工作結束后還有其他的檢修工作也要開展。
夏季高溫,戶外作業讓人有些難耐。而越是酷暑時節,軌道檢修工更要到戶外檢查鋼軌的情況,防止溫度過高鋼軌脹軌跑道。“軌溫度會比正常氣溫高20℃~30℃,像前段時間的高溫天氣,鋼軌溫度甚至高達60℃,別說用手觸碰到鋼軌會很燙,就連檢查用的工具都非常燙手。”
雖然工作辛苦,但在長期一線工作中,吳光波也逐漸發現了屬于線路檢修工的獨特魅力。在他看來,這份工作能保證合肥市民乘坐地鐵的交通安全。作為一名軌道檢修工長,他也經常對自己所帶的工作人員說:“雖然檢修工作辛苦,但我們一想到這項工作是有意義的,是在為社會做貢獻,就應該充滿動力!”
1號線開通時成就感爆棚
從業以來,吳光波參與了合肥軌道1、2、3 號線前期建設。“其中,1 號線開通讓我成就感爆棚,因為親身參與了合肥地鐵從無到有的過程,合肥市民也對我們工作非常認可。”
而七年來最難的經歷,是2019 年由作業人員轉變成帶班人員,“自己不僅要生產,而且整個班組的安全、生產、培訓、人員、物資等,都要做好把控。”一開始,因為經驗不足,吳光波事事親為,整個班組的運行卻還是出現一些瑕疵,讓他感到很累。
但是,從大學開始就抱定了“不拋棄、不放棄”信念的吳光波,并沒有情緒消沉,而是努力復盤總結,找出關鍵因素,嘗試解決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工作開始走上正軌了。”
吳光波希望更多年輕人可以加入到軌道檢修這個大家庭來。“如果加入,一定要腳踏實地,努力從工作中找到樂趣,這樣工作才有動力。”吳光波說,當你不能改變環境的時候,那你就要學會去適應環境,并且樂在其中。
另外,吳光波也希望隨著科技的發展,能讓這個職業更加智能化。“目前的設備都比較沉重,希望能研制出更加智能化、輕型化的新式裝備,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方子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文 余康生/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