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6月22日,家住藍光半島公館(備案名:藍鴻花園)小區7棟的業主許先生向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反應稱,自己剛拿到的新房,位于客廳陽臺正中間的位置,竟然多出一面外墻,許先生表示,這面墻不僅影響采光、遮擋視野,同時被外墻遮擋住的陽臺玻璃也很難清洗擦拭。
對此,開發商藍光宏景置業有限公司該項目工程部工作人員表示,業主反映的這面墻是構造柱,設計之初主要是從安全的角度考慮,有部分承重墻的作用,對此他們不建議業主自行拆除。相關領域專家也表示,不建議輕易拆除構造柱。
業主反應:陽臺正中間多出一面外墻
右側外墻為業主許先生反應陽臺中間外墻。
“我是今年5月30日拿到的新房鑰匙,剛拿到房子我就感覺別扭,在客廳靠近陽臺一側已經有一面墻了,怎么在陽臺玻璃窗外面還有一道墻。”許先生說,這面薄薄的墻有30厘米寬,1.1米長,高度是從1層直到30層,對居住體驗很有影響,下午3點之后就會感覺房間明顯暗了下來。
“我買的房子又不是住一天兩天,有個墻在這里太膈應人了,我一定要把它拆掉。”說起這事,該小區7棟11層的業主非常氣憤。
“我們想讓物業配合拿出建筑設計圖紙,物業負責人說開發商沒有把圖紙給他們。”許先生說,一說到這個問題,物業就把問題推給開發商,開發商把問題推給街道,街道給的說法是盡量協調。“我現在就想拿到自己房子的設計圖和結構圖,看看圖紙上到底有沒有這面墻,確定這面墻到底是不是承重墻。”
“從施工的結果來看,這棟樓在設計之時就存在問題,因為這面墻,我拿到房子遲遲不能裝修,導致無法入住。”7棟30層業主李女士說。
開發商回應但內部說法不一
藍光半島公館7號樓。
對此,記者電話采訪該小區物業服務中心孟經理,孟經理表示,他們沒有7棟樓的設計圖和結構圖,聽說了業主要拆墻的事情,但是這樣做是不允許的。
“承重墻一般都在里面,怎么可能在外面,那面墻就是起到美觀的作用,是美觀線條。”半島公館交付辦理處劉姓工作人員在解答業主疑問時說。
“在樓房建設上,一般墻體超過一定長度是要增加構造柱的,7號樓每層兩戶,都是接近200平米的大戶型,陽臺外那道墻雖然從外面敲擊感覺是空的保溫板,但是它有部分承重的作用,肯定是不能拆的。”合肥藍光宏景置業有限公司工程部劉經理說,他們不建議業主自行拆除該構造柱。
專家看法:構造柱不建議輕易拆除
當天中午,記者陪同許先生等業主一行前往合肥市城建檔案館,在調取藍鴻花園小區7棟建筑設計圖后發現,該小區7棟房屋陽臺正中間自下而上的兩道外墻均為輕鋼材質,是專業二次設計。“根據這份建筑設計構造圖,我們業主會請設計院的專家給出專業意見,我們會通過合情合理合法的途徑解決問題。”業主許先生說。
構造柱在什么情況下建造,能否私自拆除?對此記者電話采訪了海南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教授李兵,李教授表示,一般情況下墻體轉角的地方要設置構造柱,如果墻體超過6米,為了墻體的穩定性也會在墻體中間設置構造柱,構造柱一般與墻體厚度相同,不屬于承重墻,“構造柱雖然不是承重墻,但是里面也是有鋼筋的,如果拆除可能會影響抗震等整體性能,另外建筑圖紙上如果設計有構造柱,那么不建議輕易拆除。”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殷志強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