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1月3日下午1點左右,位于合肥龍崗路附近一小區居民家中電動車起火,黑色的煙從窗戶往外飄出。同住該樓層的居民拿上滅火器前去救火,隨后消防隊員趕到現場進行處理。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從合肥消防了解到,電動車起火時在充電。合肥消防提醒,千萬不要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樓梯間停放電動車或者給電動車充電。一旦起火,極易造成人員傷亡!
著火后消防員趕到事發小區。
突發:室內電動車著火伴有“砰”聲
1月4日,有市民向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反映稱,1月3日下午1點左右,合肥龍崗路附近的一小區住戶家中電動車著火。記者從市民提供的視頻中看到,在一小區里,黑色的煙從4層一居民家中窗戶飄出,并且還能聽到“砰”的聲音,此時樓下停放著消防車,多名消防員正在鋪設水帶。隨后,記者看到著火房屋內有水從窗戶噴射出來。
1月4日上午,記者來到該小區。小區保安伍師傅向記者介紹稱,事發時他正在小區里巡邏,看到小區某棟4層一居民家中有煙飄出。“一開始是小煙,一會窗戶外的煙越冒越大。” 伍師傅說,他趕到這戶人家發現家里還有人,那輛著火的電動車停在次臥里,“當時車子是在充電。”
救援:樓上居民拿著滅火器沖進現場
1月4日上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在該棟居民樓下看到,一輛已經被燒毀的電動車還停放在外面。電動車充電接口處還連接著充電器,擋風被的棉絮都被燒黑,中間座椅已經被燒得面目全非。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來到事發居民家門前,多次敲門沒有人回應。隨后,記者采訪了事發樓棟6層的居民楊先生。楊先生向記者介紹,當時他還在家中吃午飯,第一次聞到煙味然后下樓去敲門,4層的居民以為是充電器短路的,沒有太在意,說“沒事沒事”。
被燒著的電動車。
楊先生告訴記者,幾分鐘后他覺得不對勁,因為煙越來越大。于是他趕緊下去拿著滅火器到4層居民家中,此時房間里都是煙,已經看不清楚,滅火的時候聽到有砰的聲音,后來小區物業工作人員也拿來一個滅火器,消防員也趕到現場處理。
楊先生說,據著火房屋的居民介紹,該電動車是借來的,因為車子比較新,擔心放在樓下被人偷走,所以推上樓充電。
提醒:千萬不要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樓梯間給電動車充電
記者從合肥消防了解到,該電動車起火時在充電。
由于電動自行車車體大部分為易燃可燃材料,停放在室內、地下室、走道、樓梯間等公共區域的電動自行車一旦起火,會迅速燃燒,并產生大量有毒有害煙氣,很短時間內就能形成濃煙、高溫的環境,嚴重影響現場人員的自救和逃生,極易造成人員傷亡。合肥消防提醒,千萬不要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樓梯間停放電動車或者給電動車充電。一旦起火,極易造成人員傷亡!
對于已建有集中停放場地的小區,合肥消防提醒物業:要加強消防安全管理,有專人巡查,專人管理,規范電動車停放,嚴格控制充電時間,做好火災應急處置準備。要加強電氣線路排查,做好充電安全提醒,避免車輛室外充電因天氣或其他原因造成短路、電氣線路故障引發火災。要加強電動自行車火災危害宣傳教育,實行電動自行車常態化管理,不斷提升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識。
相關新聞:
電動車充電著火并非個例,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曾多次報道電動車充電著火相關新聞。
2021年11月7日晚,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得到消息稱,位于合肥市大強路與太平湖路交口的民康·葛大店花園小區某棟8樓有住戶發生火災,現場濃煙滾滾。11月8日早10點,記者趕到火災現場。據遭遇火災的住戶表示,火災發生于7日晚8點多,電動車在屋內充電時燃燒,導致火情。住戶稱,現場的火勢并不大,主要是濃煙和高溫,致使屋內被熏黑,自家部分財物受損。消防員已于當日晚些時間撲滅火情。
2021年10月19日晚11點左右,合肥市石門路銅冠花園小區1棟樓前電動車停車點處發生火災,停放點共停了60多輛電動車,其中12輛電動車和3輛自行車受到不同程度的燒毀、燒損。
2021年7月11日凌晨1點多,合肥西二環森林橙堡小區A棟樓下,在充電樁前的電動車突然起火。“就聽到外面噼里啪啦的響聲,出去看發現是A棟樓下的電動車起火了。”這次火災導致13輛電動車被燒毀,2輛電動車被燒損,4臺空調被燒毀。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余康生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