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近日,受疫情及天氣等多種因素影響,全國多地血庫告急,一些地方的血液庫存已跌破最低庫存警戒線。各地血液中心紛紛向社會發布倡議書,鼓勵公眾積極無償獻血。那么新疫情形勢下合肥如今的獻血情況又是如何,獻血人數是否受到沖擊?對此,大皖新聞記者走訪合肥市區多個獻血點了解情況。
地點:省醫南區獻血點 時間:14:00
獻血人數:2人
省醫南區獻血點。
下午2點,大皖新聞記者根據安徽省血液中心微信公眾號上的鮮血導航,來到蜀山區天鵝湖路1號省醫南區獻血點。記者看到,偌大的獻血屋內只有一位工作人員在內。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截至下午2點,今天一共有兩位獻血者,“獻血的兩位都是年輕人,不過是因為家里人正在住院有用血需要,所以過來獻血,社會面上的還沒有。”工作人員表示,獻血人數驟減也是從這周才開始,“因為從這周開始才算真正的疫情爆發高峰,這一周平均每天來獻血的不超過5個人,而且有些人想來獻血,但因為感染(奧密克戎毒株)導致無法獻血。”
地點:國購廣場獻血點 時間:15:20
獻血人數:1人
國購廣場獻血點。
下午3點20分左右,記者又來到市中心,人流量較大、年輕人較多的國購廣場獻血點,然而獻血屋內同樣冷清,只有一名工作人員坐在里面。記者了解到,截至記者采訪時,該血站今天只有一位年輕人過來獻血。該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來獻血的市民人數與這波疫情形勢前差距還是較大,“以往一天能有十幾個人來獻血,而這周開始每天(獻血人數)基本上都是個位數。”同時,該工作人員也表示,針對目前獻血人數不足的情況,獻血站為了滿足市民的獻血需求也對血站開放時間做出相應調整,延長開放時間方便市民在下班時間前來獻血。
地點:步行街愛心獻血屋 時間:16:30
獻血人數:3人
淮河路步行街獻血點。
下午4點30分,大皖新聞記者來到合肥市另一人氣中心淮河路步行街,在這里的血站記者終于看到有三位年輕人正在進行血檢,并準備獻血。獻血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這幾位年輕人來之前,今天只有一位市民前來獻血,“昨天更是一個人都沒有,而往常一天能有幾十人來獻血。”該工作人員稱,這些天她們獻血屋也在打電話呼吁市民前來獻血,“但這段時間很多市民不是在陽就是康復時間還不夠。”正在血檢的男生告訴記者,他是看新聞了解到目前各地血庫用血緊張,所以今天和朋友特意來獻血,“我們也是學生,此前已經感染過奧密克戎,康復也有一周多了,趁著放假期間幾個同學相約一塊來獻下血。”獻血的男生告訴記者,這也是他第一次獻血,準備獻400毫升,“其實明天也是我的生日,所以想要以這種特殊的方式紀念下,既是讓自己的生日與眾不同,也希望盡綿薄之力回饋社會。”
第一次獻血的熱心市民。
12月23日,合肥市中心血站業務科張曉倩告訴大皖新聞記者,以往合肥市每天大概會有400位市民參與無償獻血,捐獻總量在600個單位左右,“能保障合肥市臨床血液的平穩供應,滿足臨床用血的需求。但是受疫情形勢影響,近期全市每天的無償獻血人數平均大概在110人左右,捐獻量在200個單位左右。”此外,張曉倩還補充道,“從這周開始(全市無償獻血)人數更是減少至每天大約在五六十人左右,獻血量不到100個單位。”
大皖新聞記者也了解到,12月17日,國家衛健委下發《血站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引(第二版)》,明確新冠病毒感染者康復7天后可以獻血。對此,張曉倩表示,因為該“指引”發布恰逢合肥市迎來疫情感染高峰期,所以獻血人數暫時沒有受到影響,“但后續待峰值過去肯定是有利于引導市民積極獻血。”記者了解到,此次新發布“指引”主要作出以下調整,一是根據疫情防控政策調整,新版工作指引刪除關于密接者、次密接者以及有中高風險區旅居史者暫緩獻血有關內容;二是提出接種基因重組疫苗與接種滅活疫苗后暫緩獻血48小時;三是綜合國際做法和我國情況,明確感染新冠病毒(重型和危重型除外),最后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或抗原檢測陽性結果7天后可以獻血;重型或危重型感染者,康復6個月后可以獻血;四是目前全球尚無新冠病毒通過輸血途徑傳播的報道。為最大程度保障血液安全,在血站普遍實行的獻血者回告政策中繼續保留關于新冠病毒感染的回告內容,將回告時間縮短為48小時。同時,新版工作指引還根據當前疫情防控措施和病毒變異情況,優化、調整了血站相關清潔消毒措施。
記者還關注到,在21日,安徽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應急綜合指揮部辦公室就已發布《致全省人民無償獻血倡議書》,請廣大市民在身體條件允許和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發揚人道主義精神,踴躍加入無償獻血的行列,就近選擇獻血點獻血,以實際行動拯救更多的生命。
大皖新聞記者 孫召軍 攝影報道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