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音樂響起,氛圍燈閃爍,一杯飲品和盲盒驚喜轉身出現。在網絡盲盒APP抽獎,就能得到價值不菲的禮物?但消費者對此不乏投訴與爭議,究竟是“心頭好”還是“心頭痛”?記者采訪了解到,消費者對此各有看法,市場監管總局也已發布《盲盒經營活動規范指引(試行)(征求意見稿)》,在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推進相關工作。
探訪
盲盒餐飲吸引打卡
在合肥淮河路步行街,一家 “盲盒飲像廳”吸引不少人前往打卡。11月17日上午,記者看到,店里提供五款盲盒,名為“我的快樂”、“單身貴族”等主題,分別對應飲品+禮物,價格從28.88元到88.88元不等,目前網上有團購套餐。
記者選擇在某平臺以團購價19.8元購買一款“我的快樂”主題套餐,包含1杯飲品1個禮物。商家進行驗券后,詢問記者需要茶飲或咖啡,并告知記者稍作等待。兩三分鐘后,音樂響起,記者按動紅色按鈕后,飲品和盲盒禮物出現,為一杯拿鐵咖啡和小羊玩偶,儀式感很足。
事實上,餐飲+盲盒的營銷模式并不新鮮,但商家似乎屢試不爽。一家品牌冰激凌店就推出了一款“盲盒”拌拌碗:生椰拿鐵風味,有四款隨機小動物盲盒棒,分別是已知的巧克力、芒果、草莓口味,還有一個隱藏款口味,售價35元起。“帶著孩子來,她點名要買的。”大皖記者來到該品牌在包河區的一家店內探訪時,顧客張女士表示,被8歲的女兒“種草”后,她也覺得好玩,又好吃,“忍不住下手”。
合肥的一家甜品工作室,則推出了一款盲盒魔方,配上浪漫的文案“每一塊的滋味是未知,正如愛情需要我們用勇氣慢慢開啟紅玫瑰or粉公主,”甜蜜感瞬間加分,商家告訴記者,此款蛋糕和另一款盲盒馬卡龍都很受歡迎,需要提前預定。
梳理
不乏爭議和投訴
事實上,對此類的盲盒營銷,消費者感受不一。“神秘感很有意思,做好了會有光影和聲效提示,慢慢轉過來的一刻,才揭曉飲品和盲盒禮物。”有網友評價盲盒飲像廳,認為享受的是一種儀式感和驚喜,而有的網友則表示 “太甜,味道一般般。”表示僅是嘗鮮,不會二次購買。記者探訪時,商家也表示,盲盒驚喜多數會選擇小朋友或年輕人喜歡的,但眾口難調。
盲盒花樣多,圖為扭蛋盲盒。
不僅在線下,在“萬物皆可盲盒”的潮流下,網絡盲盒APP同樣呈現 “百花齊放”模式,記者在安卓手機的應用市場輸入“盲盒”搜索,有30多個APP可供下載,玩法也不盡相同,或通過積分兌換盲盒禮物,或直接付款抽取,介紹顯示能以極低的價格購買到大量驚喜,不滿意可以合成其他貨物領取。在一些社交平臺,還有人分享“抽盲盒的APP哪個好?”
對網絡盲盒APP,消費者同樣褒貶不一。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截至11月17日中午2點,涉及盲盒類的投訴超過3萬條,其中不乏對網絡盲盒APP的相關投訴,涉及多種糾紛類型。其中,有網友吐槽“抽到1300塊的手機,發貨是100多塊錢的垃圾。” 有人投訴“抽中了不發貨,欺騙消費者,一個月了客服一直說催,可一直沒有信息。”還有人稱花了近2000元,抽到的盲盒商品無品牌無質保,標注價格高于市場相似產品數倍。
10月份,陜西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曾發布2022年第三季度全省消費者投訴情況分析報告(以下稱報告)。報告提到,2022年第三季度,陜西省消保委頻繁接到有關網絡盲盒APP的消費投訴,問題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虛假宣傳,誘導消費;制定霸王條款,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盲盒“游戲規則”不透明,對消費者的提醒告知不到位,咨詢電話難以接通。
規范
為盲盒經營劃“紅線”
報告認為,網絡盲盒消費者投訴存在以下幾個難點:盲盒類APP開發門檻低,售后體系不完善,對消費者投訴不夠重視。某些盲盒APP有意設置復雜規則,侵權隱蔽性強,易形成群體性消費投訴事件,同時涉嫌虛假廣告、欺詐等,投訴處理難度較大。
針對盲盒消費的各類問題和亂象,記者注意到,有關部門已經出手,進行規范和整治。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盲盒經營活動規范指引(試行)(征求意見稿)》((以下稱《意見稿》), 擬對盲盒銷售的內容、形式、銷售對象等方面作出規定。《意見稿》提出,食品不得以盲盒形式銷售,并要求餐飲服務經營者在使用盲盒商品開展促銷活動時不得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意見稿》同時指出,藥品、醫療器械、特殊化妝品、活體動物、無著快件、食品等在使用條件、存儲運輸、檢驗檢疫、監督管理等方面有嚴格要求的商品,不得以盲盒形式銷售。
“比如以限量款‘饑餓營銷’手段刺激消費,容易導致消費者為了獲得限量款盲盒而沖動消費,并因超量購買造成無謂的食品浪費。”云掌財經總編輯張明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本次發布的《意見稿》,或將為食品盲盒畫上句號。
此外,《意見稿》擬規定對通過在線方式銷售的,盲盒經營者應建立追蹤記錄制度,確保消費者所抽取的商品發放到位,并自覺接受監督。相關記錄留存時間一般不少于 3 年。網絡交易平臺經營者應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定期對平臺內盲盒經營者真實信息進行核驗,建立健全檢查監控制度,強化對平臺內盲盒經營者及其發布的商品和服務的動態監測。
9月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發布關于《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情況的反饋:在征求意見期間,共收到社會公眾反饋的有效意見(去除內容重復的、與條款無關的意見)200余條,意見主要集中在禁止以盲盒形式銷售的商品范圍、售后服務、未成年人保護等方面。經充分研究、論證,部分采納相關意見和建議。
反饋顯示,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根據征求意見情況,對《指引》進行修改完善,按程序推進相關工作。
觀點
產品和品牌力量才是基本底盤
“盲盒營銷只是錦上添花,產品和品牌力量才是品牌的基本底盤。”對盲盒營銷現象,張明表示,對于品牌來講,想要玩轉盲盒營銷,最重要的是注重新玩法的內容創新和產品自身的品控力度,立足產品本身讓營銷附加值更高。“一方面不斷為消費者提供新鮮體驗,消除審美疲勞,另一方面讓消費者感受到品牌的誠意。”
對相關的爭議和投訴,張明分析認為,盲盒本來是一種新興市場業態,卻被部分商家當成了失信、違法行為的遮羞布。“利用盲盒‘盲銷’的特點和銷售的信息差帶來的交易優勢,施展暗箱操作的手法,大做虛假宣傳等文章,攪亂了盲盒市場的生態,拉低了盲盒市場的誠信度。”張明列舉多款盲盒App的相關協議包含盲盒商品“原則上不予退換”“不支持7天無理由退貨”“一旦開啟,無法退款”等內容,具有霸王條款的典型印記。
他同時提到,當下,盲盒消費常伴隨著沖動消費,“亂象頻現背后,折射出的是過度消費陷阱、相關法律法規空白和監管缺失。”他認為,應盡快出臺相應規范,明確盲盒類產品制作規范,有序引導盲盒等創新類商品發展,同時有關部門應加大對商家的監管力度,讓消費者了解自己擁有知情權、公平交易權,增加商家違法違規的成本。此外,應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讓他們在消費需求被滿足的同時,養成正確的消費導向。
提醒
不貪便宜不輕信營銷話術
對盲盒消費,此前陜西省消保委也建議消費者不要貪圖便宜,不要輕信各類營銷話術,要摒棄“試一下”“賭一把”的投機心理,科學理性消費,發現不良商家虛假宣傳、誘導消費、設置不公平格式條款等要注意留存證據,及時投訴舉報。
大皖新聞記者 趙琳 攝影報道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