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8月19日,中國科大迎來了2022級本科新生。“熱烈歡迎2022級新同學”“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爭取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志存高遠方能登高望遠,胸懷天下才能大展宏圖”……一條條熱情洋溢、振奮人心的條幅,迎接著1958名本科新生的到來。記者了解到,一位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嘉定分校的中國科大2022級新生,卻經歷了人生中最短的暑假。只有三天的暑假,也讓這個孩子完成了從高考生到科大新生的轉變。
以下是TA的自述:
作為一個上海考生,我所經歷的高中畢業季充滿了跌宕起伏。疫情爆發伊始,從線上的二模三模考試,到等級考、高考的延期,生活的“不確定性”無不在考學內容之外磨練著我的心智。終于,其他省市的考生已然在享受著人生最長的假期,而彼時我正在進行高考沖刺。我才發現,與其他省市考生的情況不同,我的這個暑假將會是人生中最短的一個。
三天的高考考驗轉瞬即逝,但不確定性依舊纏繞著我。上海的綜合評價錄取機制讓很多同學在等待出分與出分之后的幾天中為了自己的未來繼續緊張地準備面試,故直到八月初我都沒有參加過任何的高中同學聚會。之于我,一個選擇放棄綜評而在普通批報考中科大的同學,則面臨著更為長久的心理戰。
我的很多同學都在綜合評價面試后被錄取了,他們的暑假開始了。看著長長的上海本地名校錄取名單,我心中毫無波瀾,因為我愿意用多兩個星期的不安與忐忑去堅定我出上海讀書的選擇。等待的時間總是那么漫長,我一邊預習著大學知識,啃得很慢;一邊打聽著小道消息,生怕自己進入不了心儀的學校。這樣的日子與我曾想過的暑假模樣大相徑庭。
在8月14號那天,我收到高中學校的通知——在高考考完的36天以后,我終于圓夢中國科大。而19號這一幾乎是全國最早的報到時間,使得我真正“放飛自我”的暑假只有三天。這三天里,先是與上海交大的閨蜜一同看展,暢想大學生活與兩個人同樣緊湊的學習安排;再是讓高中同學為我送行,互贈離別寄語;最后是一個人出發去坐高鐵......這三天的暑假里囊括著我所有的百感交集,考上中國科大的欣喜、擔心學不好的憂慮、離開土生土長的城市的不舍。或許這大學中絕大多數的新生都有60天的時間去慶祝、去思索、去轉換心態,留給我的,卻只有三天時間。這個暑假不像個假期,而像一場比高考更艱巨的心理考試。
兩個半月的假期,對于幾乎所有考生來講是標配,多么的無憂無慮,簡直是人生中最自由的時光。可是三天的假期很好地鍛煉了我心態轉變之速度,也讓我更好地適應大學里更為多元、有趣、充實的生活。迅速轉換心態的能力,不正是成為一名科大學生所必備的能力之一么?就讓我,只有三天暑假的我,在學習的路上一鼓作氣,步履不停吧。
楊思蕊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陳牧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