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從成立之初的三個班,到如今14門專業23個班,從最初的85名學員到如今850名學員,從一個教學點到如今的4個教學點……十年來,合肥市蜀山區筆架山街道天鵝湖社區老年大學承載了轄區不少老人的歡樂晚年生活,學校以“七彩學堂”為載體,樹立“文化養老”服務理念,推行“五實工作法”,多措并舉,規范辦學。先后榮獲省市信得過老年學校榮譽稱號,也是合肥市唯一一家省級社區老年學校示范校。
天鵝湖社區老年大學舞蹈班。
從3個班到23個班,從85名學員到850名學員
7月4日下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來到天鵝湖社區,二樓的大會議室是老年大學最初的起源地。如今,正值學生的暑假時期,老年學校也放暑假了。“孩子們放暑假了,大多數老人要帶孫輩,所以我們學校也放暑假了,平時的開課時間也會照顧到帶孫老人們,方便他們娛樂帶娃‘兩不誤’。”筆架山街道天鵝湖社區黨委副書記、工作站站長周雨晴介紹說。
據介紹,蜀山區筆架山街道天鵝湖社區老年大學成立于2012年,成立之初僅“美術、書法、太極拳”三個班,85名學員。經過十年的發展,如今已有850名在校學員,開設了14個專業23個班級,加入了舞蹈、聲樂、朗誦等。“專業的開設一般是經過問卷征求意見后敲定的,盡最大可能滿足老年朋友的興趣需求。”周雨晴說,隨著學員數激增,教學陣地也由一塊擴大到四塊,增加了山水名城睦鄰點、天鵝湖畔戶外教學點及白天鵝國際商務中心一處專業舞蹈室。
因為老年大學的名額供不應求,學校還不得不加設了條件,每學期每人限報2門專業。“最多三天時間名額就被搶完了。”周雨晴介紹說,學員最大年齡高達85歲,最年輕的則在50歲左右。“有些從開校就一直報名,最長學員學齡達到10年了。”
為了進一步滿足不同學員需求,近年來,天鵝湖社區老年大學還在雙休日增設了聲樂班和朗誦班,又多容納了60名學員。
為了提高教學內容,方便學員學習,學校還開展多元化教學模式。與合肥電大共建,開設社區大學網上課堂。與安徽省科技出版社對接,引入樂齡聽書APP,涵蓋養生與保健,戲曲天地,樂齡大學等,讓老年朋友足不出戶就可以增長知識,并受到文化的熏陶。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老年學校無法進行線下教學,則借助網絡資源,開設網上課堂,進行線上教學。
天鵝湖社區老年大學部分學員風采。
爭取實現轄區睦鄰點全覆蓋,積極打造老年人家門口的課堂
家門口開設老年大學,讓學員們樂在其中。其中一位學員愛好文學創作,他在閑暇之余為社區創作了社區之歌《讓快樂飛翔》,還請人譜了曲,在居民中廣泛傳唱。另一名學員陳頻老先生,譜寫了《天鵝湖圓舞曲》,老年學校舞蹈班的學員又將圓舞曲編排成舞蹈,多次活躍在舞臺上,還獲得了區級、市級各類獎項。
“一直以來,筆架山街道都推出了很多貼近民心的項目,老有所樂,創辦老年大學就是其中之一。”筆架山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孔丹向記者介紹道,老年大學的創立既解決了老年人自身的興趣愛好,也可以發揮出老年人余熱,使他們積極參與進社區建設中,還提升了社區治理水平,更好的精準服務轄區居民。
孔丹說,筆架山街道利用小區睦鄰點為依托,從政策、資金上支持社區開辦老年大學、創建小區居民活動室、開設公益課堂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扎實為民辦實事,暖民心。
為規范化辦學,天鵝湖社區引進專業社會組織,挑選優秀“社區工作者+社工”負責老年大學日常管理和服務。目前,筆架山街道天鵝湖社區老年學校已成為合肥市社區老年學校辦學中規模最大、學員最多的老年大學了。但這并不是終點,周雨晴說,他們計劃下一步在轄區各睦鄰點設立老年大學辦學點,爭取實現轄區全覆蓋,惠及更多的老年朋友,積極打造老年朋友家門口的課堂。
謝虹齡 詹偉偉 徐小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朱慶玲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