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6月29日早晨,合肥市氣溫25.2℃,但濕度高達98%。“悶死了,不動都出汗。”一位正在慢跑的合肥市民大汗淋漓。最近幾天,合肥市氣溫并不算太高,但是伴隨著較高的濕度,總是給人非常悶熱的感覺。空氣濕度和體感溫度有哪些相關性?在高濕度條件下為何更容易感到悶熱?記者聯系上安徽省氣象專家釋疑解惑。
現象:溫度不算高,體感卻非常熱
6月29日早晨,合肥市氣溫25.2℃,但濕度高達98%。“悶死了,不動都出汗。”一位正在合肥經開區一處步道上慢跑的合肥市民大汗淋漓。
最近幾天,合肥市最高氣溫都只是在35℃高溫線附近徘徊,但是給人的感覺卻非常悶熱。“動不動就出汗,而且總是感覺濕噠噠、黏糊糊的,非常難受。”看氣溫并不高,為何感覺這樣熱呢?不少市民發出這樣的疑惑。
6月29日午后,在合肥市街頭工作的潘大姐一邊擦汗一邊偷偷計算距離樹蔭還有多遠。據氣象部門的數據,當天14時,合肥氣溫越過了高溫線,達到35.3℃。但是,很多合肥市民的體感卻遠遠超過這個數字。那么,市民的感受和氣象部門的預報氣溫為何有這么大的差距呢?
解惑:防暑降溫,空氣濕度也要關注
據安徽省氣象部門一位專家介紹,我們所說的“熱”其實是體感溫度較高。那么,何為“體感溫度”?簡單說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但是總體來說,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濕度,因此體感溫度就是“摻了水分”的溫度。而現實生活中,市民往往只關注當天的最高氣溫,對空氣濕度關注度不夠。
氣象專家介紹,在氣溫較高的夏季,如果濕度比較小時,人體表的汗液水分在蒸發時會帶走熱量,讓人感覺比較干爽舒適;而在濕度較高的時候,汗液難以蒸發到空氣中,就會感到非常悶熱難受。
氣象專家介紹,在相同的溫度下,相對濕度越大,體感溫度的增幅就越明顯。比如,同樣是30℃時,當相對濕度只有50%時,體感溫度達到31.1℃,與實際氣溫上升了1.1℃;而當相對濕度達到90%,體感溫度飆升至40.6℃,比實際氣溫高出10.6℃。可見,夏季濕度越大,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差異越大。
6月29日14時,合肥市氣溫35.3℃,相對濕度52%,通過復雜的公式計算得知, 35.3℃的氣溫配上52%的濕度,體感溫度就達到了42℃。“所以說,市民感到悶熱是正常的感受。”
氣象專家提醒,同樣的氣溫下,在濕度較高的地方,因為人體散熱機制受到影響,更容易造成中暑。因此,防暑降溫要充分考慮濕度對身體的影響。由于體感悶熱,有些市民喜歡把空調溫度調節到很低的狀態,可是還是感覺不到涼快。“這個時候,可以配合除濕功能,空調的制冷效果會感覺非常明顯。”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趙明玉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