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作為規模僅次于合肥南站的合肥樞紐第二大客站——合肥西站的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著。5月12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來到合肥西站的施工現場進行了探訪。據悉,這座位于清溪路和潛山路交口的合肥西站西側站房主體結構即將封頂,按計劃,2023年底西側站房具備開通條件,整個站房有望在2025年全部建成。
5月12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航拍合肥西站建設現場。
進展:西側站房主體結構即將封頂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在合肥西站施工現場看到,塔吊林立運轉不停,載著鋼結構材料的運輸車輛往來穿梭,大型鉆機轟鳴著開展鉆樁施工。西側站房主體結構已經雛形初現,不少工人正在安裝鋼架,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工人在進行鋼筋綁扎。
“我們每天大約有上千名工人奮戰在工地上,最高峰時將有2000多名工人同時作業。截至目前,合肥西站第一階段站房基礎工程基本結束,站房的主體結構施工已全面開展。”中鐵建工集團合肥西站安全生產部部長李旭輝告訴記者,目前西側站房主體混凝土結構即將封頂,火車走的承軌區域主體結構正在井然有序地建設中,市政的一些配套設施像出租車場、地鐵換乘通道、高塘湖隧道、東廣場等還處在基礎建設階段。
5月12日,合肥西站施工現場塔吊林立運轉不停。
“按照計劃,站房建設分為一期和二期,一期就是西側站房在今年12月完成主體結構建設,包括高架層、進站層主體結構全部完成,明年節后全面進入裝飾裝修施工階段,明年年底全部建成。”李旭輝說,二期東側站房待鄰近的合福、合武繞行線撥接過來之后進行施工,計劃于2025年底完成東側站房施工。
屆時,合肥西站將以全新的姿態呈現在市民眼中。
亮點:“科技方舟”智能+節能
在施工現場的合肥西站效果圖上,記者看到,合肥西站的設計理念為“大湖云帆科技方舟”,整體造型猶如騰空而起的“科技方舟”,體現了合肥“大湖名城、創新高地”的城市特征。
據李旭輝介紹,同合肥南站相似,站房采用“橋建合一”的結構形式,既能節約土地空間,又最大限度實現了“零換乘”。“我們應用了清水混凝土、空心樓蓋、預應力、空間管桁架+實腹鋼梁結構系統等新技術。”李旭暉說,站房整體造型飄逸流動,尤其是屋頂造型新穎,對防水、排水設計以及材料的選用要求更高。
工人在進行承軌層結構柱鋼筋綁扎。
記者了解到,合肥西站應用大量科技和智能技術。采用交疊屋面的造型、光伏電板站臺雨棚綠色節能技術,打造綠色節能的城市空間,同時站房應用大數據物聯網、人臉識別驗證等智能技術,為旅客提供最佳的旅行體驗。
進站:四面都可進站乘車
據介紹,合肥西站是合安、合新高鐵的起點站和合蚌、合福、商合杭高鐵的中間站,項目納入合安高鐵建設工程。項目總建筑面積339629平方米,其中站房建筑面積約8萬平方米。站房由下至上分為地下三層和地上三層,局部設夾層,車站規模為8臺18線,其中合新場為3臺5線、合安場3臺9線,合福場2臺4線。
工人在進行承軌層結構柱焊接作業。
李旭輝告訴記者,相較于合肥南站,合肥西站集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實現了多進多出的快速進出站模式,旅客乘坐市政公交、出租車、地鐵到達出站層后可以通過西側站房或東廣場進站,也可以直接到達高架候車層南北高架匝道進站,實現了四個方向均能進站的便捷體驗。
5月12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航拍合肥西站建設現場。
“也就是說,旅客可分為兩種方式進入合肥西站,一種是乘坐地鐵及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進站,可以從進站大廳坐扶梯進入候車大廳,過安檢進入站內;另一種是乘坐私家車及出租車進站,合肥西站建成后將配套建設南北高架接壤,私家車可直接通過高架開到進站大廳門口,換乘及出行非常便捷。”李旭輝說。
難點:高塘湖路隧道將下穿西站
合肥西站地處合肥市蜀山區一環與二環之間,交通便利,相比其他特大型站房,特殊的地理位置既是站房優勢,也是設計難點。
據合肥西站項目設計方介紹,由于地塊用地緊張,為了避開周邊既有建筑,站房與站場的中心不在一條直線上;整個站場范圍采用“路改橋”設計手法,且包含5條既有線路,施工過渡難度較大。“合肥西站分兩階段設計施工完成,均涉及既有鐵路線運營,對靠近鐵路線側施工機械及施工規劃部署都有極大難度。”李旭輝說。
合肥西站高塘湖隧道基礎開挖。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配套市政工程高塘湖路隧道將從東西方向下穿合肥西站,因此需要開挖深基坑最大深度約22米,而且地下土質大部分為巖層,施工難度極大。此外,站房屋面采用了大跨度空間桁架結構,桁架最大跨度為76米。“不同于傳統施工,而是采用先焊接好再整體提升的施工工藝,預計提升重量為3000噸。”李旭輝說,這樣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縮短工期,對于施工來說也是考驗。
配套: 軌道3號線、10號線、S1號線在此匯聚
記者了解到,合肥西站匯聚多條地鐵線,部分地鐵通道基礎施工已經展開;西廣場重在集散換乘,也能提供休閑場所;高塘湖路下穿整個西站,可實現快速分流。
據介紹,東廣場是合肥西站的重要門戶形象和城市客廳。在東廣場范圍內,規劃擬建軌道交通10號線以及S1線,其中軌道S1線位于擬建地鐵10號線的上方。東廣場的東南側還緊鄰既有運營的軌道3號線。這就意味著,軌道3號線、10號線、S1號線都在此匯聚,乘客在合肥西站乘坐地鐵將非常方便。
工人在進行承軌層基礎層臺模板施工。
“軌道交通3號線在合肥西站設有站點,乘客可以便捷換乘,未來乘客還可以從東廣場乘坐軌道交通10號線、S1號線進入合肥西站。” 李旭輝介紹,合肥西站還配套建設有出租車、公交、停車場等設施,今后在這里,乘客可實現地鐵、高鐵、公交、出租車、公路客運、社會車輛等多種交通工具“零換乘”。
意義:多條高鐵線路在此銜接
合肥西站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京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合肥站、合肥南站形成“三足鼎立”格局,將填補合肥西片區大型鐵路樞紐的空白,可銜接商合杭高鐵、合福高鐵、合安高鐵、合新高鐵等多條高鐵線路。
“合肥西站主要辦理新沂、九江方向動車始發終到作業,以及蚌埠、阜陽、新沂方向至武漢、九江、福州方向動車通過作業。”鐵路部門相關人士介紹,作為合肥市三大鐵路客運站之一,合肥西站在南北方向起到了重要的連通作用,其布局和建設將完善合肥鐵路樞紐的客站布局。
5月12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航拍合肥西站建設現場。
合肥西站可以與合肥站、合肥南站有機銜接,使合肥樞紐運輸組織更加靈活,可以使蚌埠-九江(武漢)、阜陽-九江方向車流順暢,部分北沿江高鐵也會經過新合肥西站,打通了京港(臺)大通道,提升合肥在全國路網中的地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文 余康生/圖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