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記者從合肥市城鄉建設局獲悉,2022年合肥大建設除了繼續在綜合交通方面發力外,其余五大類工程領域也各有大手筆。
城市更新:老合鋼片區將迎來新生
2022年將開工建設園博小鎮,對原駱崗機場區域內共179棟舊建筑改造,重點對穹頂藝術中心等8大建筑進行更新,并與園博園"整體規劃、整體建設、整體運營",打造全國城市更新示范項目。
同時開展老合鋼片區更新改造,推進衛崗王衛片區整治更新,加快電機廠、大窯灣等片區整體更新改造,完成淮河路步行街中片區、拱辰街二期等項目綜合改造提升,啟動全民健身中心、市府廣場區域等改造工作。
打通"斷頭路"項目30項,建設全民健身中心、園博園等公共停車場,新增停車泊位約9萬個,新增充電樁約8000個,治理擁堵點15處。
公共服務:多個校區、醫院、場館將建成
據透露,今年建成合肥一中東校區、合肥六中新校區、濱湖國際會展中心二期、市科技館新館(自然博物館)、市中心圖書館等項目。
開工建設濱湖國際科學交流中心、市博物館、市兒童醫院新區等項目。
推進合肥六中教育集團新橋校區、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安徽音樂廳、合肥冰雪中心等項目前期工作。
環境整治:推動創建國家"無廢城市"
推進環巢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擴充水體容量、增強水體流動性。開展板橋河等初期雨水治理,建成鐘油坊污水處理廠等項目,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8萬噸/日。推動創建國家"無廢城市"。
加快鐘山鐵礦、犁頭尖礦等礦山生態以及東部新中心馬(合)鋼、氯堿化工第一批次5個項目污染修復,積極推動老合鋼地塊"環境修復+開發建設"創新模式落地。
實施園林綠化工程,全力消除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盲區,完成城區綠道建設60公里以上,力爭建成城區小公園、游園40個以上,努力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城市安全:“城市生命線”覆蓋市縣水、氣、橋
推進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系統三期項目,2022年完成縣(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預警項目,總投資15億元。在全國率先實現市縣水、氣、橋全域覆蓋。
另外,提升水電氣等用能要素保障,中心城區新增供水能力20萬噸/日,新增110千伏電力線路366公里,新增輸氣能力150萬立方米/日。
治理城市內澇,開工肥西路泵站、城區排澇泵站改造,以及習友路、清溪路北側、新蚌埠路輕工商城片區積澇點整治等,新增排水防澇能力20立方米/秒。
鄉村振興:改造農村危房230戶
圍繞保障農村低收入困難群眾住房安全的目標,不斷夯實脫貧攻堅成果,2022年計劃改造農村危房230戶。推進重點鄉鎮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升改造鄉鎮老舊學校、衛生院等公共場所,完善鄉鎮垃圾處置轉運設施,擴容鄉鎮污水處理能力至22.55萬噸/日。
楊理 葛心怡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伍靜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