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2021年,是華米成立的第8年,也是小米手環誕生的第7年。日前,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對華米科技的掌舵人黃汪進行專訪,探究他如何帶領華米人將華米科技送上智能穿戴出貨量全球第一的金字塔頂。
一名“愛挑戰”的大學生
黃汪和合肥高新區的緣分始于1995年,那時他還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一名大三學生。
1992年黃汪考入中國科大物理系,1995年進入系里面的微電子實驗室,跟隨易波老師從事相關項目研究。 “1995年的時候,我和一位老師還有一位師兄為電力局做電力載波系統,當時這個項目就落地在高新區。”黃汪說。1995年,合肥高新區還未完全開疆拓土,但很早的一批科大人就已經在這片生機勃勃的創業沃土上開始了自己的創業夢想。黃汪表示,這段和易波老師一同走出校園的創業故事對他的影響非常大。 “我從那時就意識到,我們所要做的事情不僅僅是發論文、在實驗室里做實驗,還要考慮如何讓技術轉化成生產力、運用技術改變人們的生活。只有這樣,科學技術才有更大的意義。”
這段早期經歷在黃汪心底種下了創業的種子,遇到合適的時機必將生根發芽。1997年,黃汪從中國科大畢業,進入華為工作,拿到了10萬元年薪。在當時這個薪酬算是非常高的,不過在華為呆了僅僅一年多后,黃汪就感覺到了厭倦。有一天,黃汪撥通了老師易波的電話。 “我覺得現在的工作沒太大意思,易老師就問我是不是想好了,問我準備在哪發展。”黃汪當即表示,回合肥創業。
一名不折不扣的連續創業者
1998年,黃汪從深圳華為回到合肥,在科大東區的一個小區里租了一套房,成立了第一家公司,開始了自己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創業。
公司成立之初,千頭萬緒的工作讓黃汪壓力倍增。黃汪平時經常跑去科大的微電子實驗室蹭網絡、蹭電腦、蹭設備,有些技術上的難題也向科大校友尋求幫助。就這樣,依靠母校的支持,黃汪的第一家公司漸漸有了起色。三四年之后,合肥高新區管委會一名副主任找到黃汪,邀請他們將公司搬到高新區的軟件園。黃汪依靠當時國家給予的創業政策,在高新區扎下了根,開始了自己的連續創業史。華米科技是黃汪創辦的第四家公司,他說自己是不折不扣的連續創業者。 “從今天的結果看,可能大家覺得華米很成功,但如果沒有我們團隊在創立華米之前三次創業失敗經驗的積累,可能就沒有華米今天的成功。過去的失敗為我們在華米創業過程中面臨關鍵決策的時候,提供了非常多的反面教材。”黃汪表示。
一名不怕失敗的長期主義者
回顧自己的創業脈絡,黃汪覺得人才團隊的積累和合肥高新區的幫助對華米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1998年從深圳回合肥創業,黃汪首先想到的就是老師和師兄弟能夠支持。 “當年我從科大招聘的師弟,現在有一半左右已經成長為華米科技的高管。”黃汪談到華米現有的人才團隊時說。
核心人才團隊的積累,幫助黃汪在創立的第4家公司 — —華米科技時取得巨大的飛躍。 “核心人才團隊的底子和積淀,注定了一家公司能夠走多遠。”黃汪提到核心人才的重要性。創業的歷程總是艱辛的。 “如果我不是在合肥高新區創業,可能我們團隊走不到華米成功的那天,成功之前團隊可能就已經散了。”黃汪總結道。
2012年,正是國內平板電腦競爭最激烈的時候。而這一年,由于平板電腦占據了公司大量資金,公司出現現金流異常緊張的情況。“當時我們團隊幾位高管都抵押自己的房子和車子,然后去銀行貸款,但是后來已經貸不到了。”黃汪回憶起那段艱難的時光時說。
就在這山窮水盡的時刻,合肥高新區管委會用高新區的擔保公司為黃汪和團隊做了一次擔保。這次擔保的資產幾乎是黃汪和團隊的全部家當。2013年,利用這些雪中送炭的資金,公司算是緩了過來,也有能力開始研發智能手表。
一名精益求精的專業主義者
二十幾年的創業,公司也先后開了四家,不過黃汪一直堅持在做嵌入式系統的研發。從嵌入式LINUX開發板、MP4播放器到平板電腦、PDF閱讀器,關于嵌入式系統的一切,黃汪都在嘗試。正是長期的專注與投入造就了黃汪在這塊領域中的專業。
2016年,僅在深圳,就有好幾百家在做手環的公司。如何在同類產品中攻城略地,打下自己的江山,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是不行的。漸漸,憑借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用戶的良好體驗,小米手環占據了金字塔頂的王者地位。當時市場上有許多三四十塊錢的手環,雖然價格比華米研發的小米手環還要便宜,但性價比終究敵不過后者,紛紛敗下陣來。黃汪介紹,2014年,國外的智能手環續航時間僅有一周,彼時黃汪帶領團隊研發的小米手環續航時間已經達到三個月。
長期的專注成就了他和華米在智能可穿戴方面的專業。小米手環成為爆品,不僅是因為其便宜,更在于便宜的同時沒有犧牲用戶的體驗。從手環續航一個月到在2017年率先做出一款能夠測心電圖的健康可穿戴產品,華米在專業領域深耕,不斷推陳出新。在2017年一季度,據國際上第三方權威機構IDC統計,華米出品的智能可穿戴的出貨量已超過了美國老牌廠商Fitbit,位居全球第一。
“Fitbit是2007年在硅谷成立的一家公司,華米是2013年底才成立的,過去十多年積累的技術和對商業的理解還有對產品的定義能力才使得我們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快速地超越競爭對手。”黃汪表示。
科大學子+高新區將迸發巨大能量
經過幾年的發展,華米在智能硬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不但有智能手環、手表,還有運動耳機、跑步機、體脂秤、體重秤等一系列智能生態產品。 “不過我們的目標不會在此止步,華米不僅是一家做可穿戴的智能硬件公司,而且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家基于云的健康服務提供商。2019 年底,華米正式發布了公司的新使命‘科技連接健康’。”黃汪說,從2020年開始,新的十年將是一個萬物互聯的IOT智能硬件的時代。
2020年9月7日,黃汪受邀為母校學子們分享自己創業路上的感想和體會。他在演講中說, “每個人要心懷夢想,放眼全球,要擁抱世界,不能是孤立的、封閉的創業狀態,這是做不好事情的。”
未來十年,黃汪認為是合肥高新區創新創業歷史上最好的機遇。 “科大與高新區是乘法的關系,他們結合在一起迸發出了巨大的能量,未來十年必將是這一能量發揮的最好機遇。”
嚴凌昕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見習記者 汪艷 記者 趙明玉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